张云编审主讲中文系(珠海)前沿讲坛第八讲

1

Body

     2018年5月14日下午,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5号104会议室,中文系(珠海)迎来了前沿讲坛第八讲《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本场讲座由中文系(珠海)邓菀莛博士主持,主讲人为张云老师。张老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编审,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红楼梦学刊》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红楼梦》及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研究。

          通灵宝玉、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是《红楼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困扰许多读者的一大难题。张老师从《红楼梦》的版本入手,为大家解开了这一谜团。张老师提到《红楼梦》的版本从体系上讲有两种:一是曹雪芹原稿的八十回本,曹雪芹一边写,朋友一边帮忙誊抄,誊抄过程中把作者家世和创作的一些信息及批者自己对小说艺术方面的评论,用红笔写在书叶的空白处,形成了有原文、批文的脂批本;二是程伟元、高鹗整理本,即程、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补充而成的一百二十回本。这两种版本系统,脂本中的甲戌本与存有第一回文字的其他本子对“通灵宝玉、神瑛侍者与贾宝玉”三者关系的交代都有区别。这种不同,关涉并影响着读者对《红楼梦》的阅读与理解。张老师拈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一回独有的429字,解释脂本三者关系为:未用的补天石,听见凡尘有乐事,请求一僧一道提携,仙僧将之幻化成通灵宝玉,然后将其在警幻处挂了号,由神瑛侍者夹带入世。神瑛侍者托生为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通灵宝玉既是故事的记录者,又是故事的载体,还是曹雪芹的自喻。程高本所叙三者关系为:未用的补天石,可自大自小,自来自往,游荡到太虚幻境被称作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绛珠仙子为报答他的灌溉之恩,随之下凡还泪。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不好解释的问题:神瑛侍者下世为人时,自己衔着自己了。

1

          张老师不仅为大家理清了通灵宝玉、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出发解释了《红楼梦》诸多重要情节。张老师认为,贾宝玉是整部《红楼梦》的中心,宝玉的特殊身份与特殊性格,系联起贾府内外、贾府上下尤其是与众多女性的关系。很难设想,没有这么一个对外是贵族公子、在内是宝贝疙瘩,上承祖母溺爱、下可自由出入裙钗队伍的贾宝玉,《红楼梦》将是个什么样子。这个主体人物,不仅是《红楼梦》得以构成恢弘巨著的关索,更是曹雪芹重要思想的承载者。她还讲到“旧帕题诗”情节在宝、黛恋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之前,宝玉和黛玉一直处于“试探”阶段,直到宝玉挨打,托晴雯送旧帕给黛玉,成为宝、黛恋情的重要转折点。黛玉明白宝玉对其他人只是“博爱”,唯独对自己是真爱,此后黛玉的心就定了,再也没有“使小性”。即使第四十九回光彩夺目的薛宝琴登场,黛玉亦无芥蒂。最后张老师还谈到《红楼梦》中的三个悲剧:一是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二是贾府兴衰悲剧,通过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带出;三是大观园兴衰悲剧,这是张老师特别强调的一点,她认为大观园女儿们的悲剧不完全因为贾府的败落导致,而是自然使然,不可避免。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儿必定要长大成人,要嫁人。张老师评价《红楼梦》具有现代意识的爱情描写,打破了传统的“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写法,宝黛爱情悲剧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绝唱。

1

     哲学系王堃老师高度评价张云老师的讲座,称张老师对于通灵宝玉、神瑛侍者与贾宝玉三者关系的揭示,以及对宝黛爱情及其现代意义的阐释,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哲学思想上,都极具启发意义。同时,王堃老师也提出了自己对于通灵宝玉、神瑛侍者与贾宝玉三者关系的看法。她从由儒家“养”“报”关系角度分析宝黛恋情,以爱报爱、以恩报恩,以求安心、放心是儒家的养、报关系,同样,在宝玉和黛玉那里,也有这样一个灌溉滋养、还泪以报的先天关系,这种关系是自然的,宝黛的情意绵绵也是必然的。而对于顽石来说,在贾宝玉的身上是统率一身的心,这种统领性的灵魂意义,也是先天的、自然的。只不过却如同在青埂峰下的锻炼一样,唯有通过与黛玉轻易纠葛的修为,才能展示这颗顽石的通灵作用。正如朱熹所言,恰是通过这一番痛彻搏杀之后,心才能够“放在腔子里”。

    最后,邓菀莛老师赞美张云老师对《红楼梦》如数家珍,讲座旁征博引,举了很多例子,但都扣紧主题。她评价张老师不仅对通灵宝玉、神瑛侍者与贾宝玉三者关系进行了详细梳理,而且从宝玉出发,理清了《红楼梦》各色人物关系。邓老师总结本场讲座激发起大家的灵感和兴趣,对同学们的读书写作颇具示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