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和教授主讲中文系(珠海)“名家讲坛”第十一讲

Body
2018年7月5日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5号楼中文系(珠海)的会议室里,关爱和教授给中文系(珠海)的师生带来了一场名为《中国学术与文学的世纪之变》的学术讲座,讲座精彩而深入,使人受益良多。关爱和,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军人物之一,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十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代表著作有《古典主义的终结——后期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悲壮的沉落》等。

讲座由本系朱崇科教授主持,他在开场白中介绍了关爱和教授的双重成就:一是十六年担任河南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时期对河南大学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二是作为近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和领军人物之一所取得的学术成就。
关爱和教授的演讲从介绍甲午战争,这一中国近代思想、政治、文化的重大转捩点开始,认为在救亡图存的政治需求和西学东渐的思想浪潮的共同推动下,与旧有传统迥然不同的学术格局和文学范式,处在快速急剧的构想构建之中。他介绍了梁启超的“器物革命”“政治革命”“伦理革命”三个阶段说,认为在从甲午战争之后的“政治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的“伦理革命”阶段,严复、梁启超、王国维三人在学术和文学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具有开拓之功。正是这些学者在学理上的贡献,使得中华民族有了自我认同,因此中国在被帝国主义瓜分的过程中仍然艰难地保持了大一统的状态。接下来,关爱和教授侧重介绍了三位大家对中国学术的贡献。
关于严复,关爱和教授重点介绍了他于1895年2月到5月间在天津《直报》所发表的《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原强续篇》《救亡决论》等给他带来社会影响力的文章。比如在《论世变之亟》中,严复振聋发聩地发出向西方学习富强之道以救国的议论,在《原强》中则提出应超越洋务运动的眼界,全面学习掌握西方的天地人之学,知进化大势,明群学之理,实施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纲领的救亡图存方略。然后,关爱和教授详细介绍了《天演论》的翻译、传播和重要影响,并说到严复对亚当斯密《原富》、穆勒《名学》、孟德斯鸠《法意》等西方著作的翻译,认为严译名著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中国近代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逻辑学学科的雏形藉此建立。关爱和教授认为严复可称为中国近代引进西方学术的第一人,但严复同时还作出“欲采中西之学术,于一炉而冶之”的努力,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搭起中西会通的桥梁。

关于梁启超,关爱和教授介绍了他和严复形成对比的受教育途径,梁启超曾在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今文经学的训练。关爱和教授指出,甲午战争之前今文经学充当了最新的思想,魏源、龚自珍激活了今文经学中变革变化、微言大义的思想,借以寻找能够指导中国变革的思想资源,使乾嘉时期“著书都为稻梁谋”的风气得到了改变,在甲午战争之后今文经学则被进化论替代。接着关爱和教授重点介绍了1899年到1908年梁启超在日本的时期,认为这是在梁启超的历史评价中正能量最高的年代。梁启超“肄日本之文,读日本之书”的努力,创造了西学输入中国的另外一个通道:西学东来,其传播西学的主要方式是在《清议报》、《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与专著,以国民启蒙、国民自新、国民变革为基本目标,输入学理,张扬新知,其富有感染力的新文体赢得了比严译名著更多的读者。
关爱和教授认为,与严复、梁启超同时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广有影响不同,王国维的影响主要在学术界。相比严复、梁启超,20世纪初年的王国维只是学术新秀,但他不断尝试将西学精神与方法应用于中学的发明,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他是输入西学的实践者,更是中学发明的收获者。和梁启超把文学太功利化不同,王国维表现出纯学术、纯文学的思想。关爱和教授还以哲学、文学、史学三个时代作为对王国维治学阶段的划分,详细介绍了王国维在不同阶段所作出的重要学术贡献,并指出王国维将“二重证据法”运用在“两考一论”的著作之中,取得史学重要成果,为整个二十世纪树立了学术典范。
在关于“学术之变”的总结中,关爱和教授指出,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西风东渐的浪潮中,严复、梁启超、王国维是三位标志性的人物,他们开创了一个学术时代,给世纪之交的中国学术带来了重大变化:他们普遍接受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理论,用于认识和描述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从而自觉担负起“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社会责任;他们对照西方与日本的政治与社会变革,形成学先术后、学理是一切变革基础的共识;他们主张把学术眼光超越“船坚炮利”、“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更多关注其社会组织、精神文明层面的成果;他们着力寻求西方学术与本土经典融会贯通的途径,期望在西学输入与对中学的发明中建立适应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知识与学术体系。
关于“文学之变”,拘于时间,难以尽述,关爱和教授则重点介绍了梁启超的“文学界革命”:在散文方面鼓吹文界革命,主张著译之业,应该传文明思想于国民,创造了富有感情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报章新文体,成为文言到白话的中介之物;主张诗界革命,提出新诗的标准是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提出小说戏曲界革命,推小说戏曲为文学之最上乘,并身体力行,创造小说戏曲作品,带动了小说戏曲的繁荣。

朱崇科教授对本次讲座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关爱和先生有勇气和实力主攻学术的正面战场,因此能对这三位大家做出全面而深刻的评价;关先生善于还原历史现场,有真实感,讲述条理化、富于逻辑感,对很多问题的微妙之处有精彩的拿捏,而且,只有对这三位大家理解得非常透彻,才能做出如此处理,关先生且具有非常宏阔的视野,所以能把这三位大家的学术转型和贯通结合起来做,这也正是关先生作为学问大家的表现。在问答互动环节,关爱和教授认真细致地回答了在场师生的每一个提问,对演讲内容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