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顺利举办港珠澳近现代华文文学研究工作坊

Body
2020年11月13日至15日,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成功举办了港珠澳近现代华文文学研究工作坊。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积极响应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目标,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开放视野的华文文学研究大平台,本次工作坊聚焦于港珠澳近现代华文文学的深度研讨。
首先,中文系(珠海)系主任朱崇科教授致开幕辞,对与会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中文系(珠海)的师资阵容和招生规模进行了简要介绍。“中文系(珠海)是一个国际化的中文系,既不同于国外(境外)的汉学系或东亚系,因为我们扎根本土;也不同于国内传统的中文系或文学院,我们的专任教师中,超过六成的博士学位取自海外。将来,我们将拥有六十位以上的专任教师,将近百名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我们要打造一个既谙熟中国国情,同时又非常国际化的中文系。华文文学及文化平台是中文系(珠海)的重点建设平台之一,华文文学学科研究的潜力是巨大的,但受困于资料、文献等,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还相对比较薄弱。希望在座的各位同行、专家能够联合起来,对华文文学学科产生更大的推进,从而反哺整个文学界,乃至于整个中国文化或世界文化,中文系(珠海)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根据地’。”
接下来,分场研讨中,朱寿桐 (澳门大学)、古远清(陕西师范大学)、王艳芳(江苏师范大学)、庄园(汕头大学)、肖成(福建社会科学院)、郁旭映(香港公开大学)等学者,以及本系的朱崇科、马峰、胡星灿、梁立平、刘禹迪、张灵馨等师生,分别围绕“港珠澳近现代比较文学研究”“粤籍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广东文学研究”“港澳文学研究”“台湾文学研究”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
最后,朱寿桐教授做了会议观察报告,他指出华文文学这一学科充满着活力和优势,也面对着诸多复杂的现象,因此对研究者有着更高的要求。“华文文学势必面对现当代文学所不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的理论现象,更加复杂的文化现象,更加复杂的创作心态和学术心态。”朱寿桐教授还强调学科自信的问题,华文文学对于一般的文学学科有弥补和促进作用,华文文学还有继续开拓的余地和开阔前景;在当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世界性的中国文学可以通过华文文学拓展视野,在华文文学视域中可以使我们的批评话语和研究话语更有活力。
经过一天半的热烈研讨,港珠澳近现代华文文学研究工作坊圆满结束。
文|孙文婷、杨海艳 图|杨海艳
初审:马峰
审核:朱崇科 陈彪
审定发布: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