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论文专访|罗俊伟:理清思路才能写作顺畅

Body
编者按
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四载潜心,方有小成。经教务部公示,我系3位同学获中山大学2022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荣誉。
优秀的毕业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我系邀请贺婉婷、罗俊伟、冯杨三位同学分享了论文写作历程、心得和经验。
罗俊伟,中文系(珠海)2018级本科毕业生,推免本系攻读现当代文学方向硕士,喜爱阅读和思考小说作品。其毕业论文题为《论<四世同堂>中的他者现象》,指导老师为郭超副教授。
在毕业论文中,他借助了波伏娃、萨义德等人的“他者”概念,以文本为主,理论为辅,对老舍《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关系做出了详细的辩证分析。导师评论道,该文结合理论框架,文本分析到位。
(一)论文的准备:
你在动笔前,做了哪些前期工作?
论文选题我选择了自己喜欢且感兴趣的《四世同堂》进行研究,在前期搜集材料、阅读文本的时候,我也会有意识地摘录原文,并且标上页码,这样有助于后期写论文时的规范引用。此外,我也会在准备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哪怕只是一些零碎的想法,也有可能帮助我们寻得创新的点子。建议学弟学妹们尽早动笔,捋顺框架,克服拖延。
文献综述是论文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在做文献综述时有没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呢?
在敲定论文选题后,我就开始基于一些核心关键词如“他者”,进行文献检索,比较基础的文献是知网的C刊,在对它们的论述角度进行分类后,我找到了自己可以补充的角度。再进一步则是梳理纸质书籍中对“他者”这个概念的论述,由于卷帙浩瀚,这时候我会以论文为索引,再进一步去查找纸质元典。此外,若是对自己的论文要求更高,还可以利用中大的数据库查找不同版本的报刊。至于文献阅读方面,我建议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就对文献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整理和述评。对每份文献进行述评时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可以稍微详细一些。
(二)论文的写作与修改:
你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是如何规划时间的呢?
我的写作准备时间比较充裕,大三暑假确定推免本系后就开始准备了。我当时看了很多小说和书籍,提前准备了备选题目和方向,开学后就积极和导师讨论。也建议同学们多阅读文献,在有一定构思后再去和导师商量,且由于论文各个环节尤其是开题报告需要修改,所以最好在每个环节都在ddl前一两周完成。
怎么在论文写作中进一步发掘论文的创新点?
首先,一个扎实的开题报告能对后续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创新之处和论文框架等都需要说清楚。因此,一个详细的开题报告可以对挖掘创新点有所帮助。此外,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梳理、对比已有文献,发现前人文献里涉足不多的蓝海,才能找到自己的论文的创新之处。
你是如何处理文本与理论之间的契合问题的?又是如何夯实理论基础的?
关于理论基础的夯实,我建议通过大量阅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理论,然后通过查阅辅助性的论文或导读,帮助我们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就文本与理论的契合而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萨特的思想对我而言略显艰涩,我只是简单涉猎后挑选了和我的论文契合的部分放进去,辅助文本的论证,没有强行用理论去套文本。
此外,集思广益很重要,导师组开视频会议的时候,郭老师和耿希文学姐建议我使用“他者”的概念,这个概念既可以分析《四世同堂》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也可以指代当时外国殖民者和中国的关系,将我论文中的分论点很自洽地串联在了一起。
有哪些有助于和导师良性沟通的建议?
首先就是要尊重导师的劳动,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尽可能认真地修改。其次,最好在工作日的时候约时间线上或线下聊一聊,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不必太羞涩了,导师的指导意见非常重要。
(三)论文的答辩:
你的本科论文有六十多页,如何把这么庞大的体量控制在十分钟内的呢?
详略得当很重要,比如我的论文例子比较多,但趋向同质化,所这一部分我就三言两语带过了,答辩时重点谈了我论文中创新性较强的部分。
答辩时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
首先,最好还是做PPT,这样可以辅助自己答辩;其次,我觉得需要礼貌得当,比如向老师问好等礼仪。此外,也要注意把控时间,不超时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我的论文虽然体量多,但最终还是把握在了十分钟内。
在答辩完之后,你的论文又有了什么修改吗?
论文主体结构没有太多修改,只对案例做了一些删减,比如答辩时评委指出我的论文太过面面俱到,可以突出一个重点,使文章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我还对一些细节进行了润色,也建议学弟学妹们定稿后细心检查文章的字词错漏或者语病,炼词炼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