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屠友祥教授于《文学评论》发表论文《Aufheben:钱锺书和黑格尔核心观念熔铸的考察》

无

Body

我系屠友祥教授于《文学评论》2022年第6期发表论文《Aufheben:钱锺书和黑格尔核心观念熔铸的考察》。

 

 作者简介 /

                         

Image removed.

 

屠友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哲学和符号学理论,主持多项国社科及教育部基地项目,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解决重要理论问题的论文。2018年1月,屠友祥教授以百人计划领军人才从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引进至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工作。

 

论文简介 /

此文凭借钱锺书提及的诸多中国传统思想,展现其与黑格尔Aufheben理论的熔铸过程,同时以此为桥梁,通过阐释中国传统思想,展露其内蕴的Aufheben和思辨语句的特性,进一步指向更具普遍性的理论问题。

 

摘要:钱锺书提出了一条在情境之中“一词正反诸义同时合训”的基本原理,这条原理是钱锺书创造性地熔铸黑格尔Aufheben 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产物,是钱锺书学术思想的第一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意义和思想史意义。这种相反诸义同时并用和合训之所以能够存在而且必须存在,完全是因为唯有对立方才导致扬弃,也唯有扬弃,才导致完整性(真理性)的产生。这种完整性包含了一切存在特性,因而是一种无限性。“易”一名超越了“易简”“变易”“不易”三义的对立,但同时又保持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转化环节展现出的不是对“易”本身的明确界定,而是对“易”的圆转无定、笼罩一切的思考。思辨真理是不能用判断的形式(主词和谓词之间的同一性联系)来表达的,须以思辨语句(思辨命题)同时含纳同一性联系和非同一性联系来展现。“易”之类思辨词实则是思辨语句的凝缩。思辨语句内主体与客体处于不断相互易位的往返运动之中,主体经由扬弃和消解自身,折返成为自身的客体,同理,客体经由扬弃和消解自身,折返成为自身的主体,从而让内容自主体的真理性显露出来。思辨语句是对主体→客体单向运动的扬弃,也是对语言牢笼和束缚的扬弃,依傍了语句规则、实现了语句的主体,同时又思维了语言规则的束缚,进而超越了语言规则的束缚,实现了思维主体,由此形成双向的完整真理意义运动系统。

 

关键词:钱锺书;黑格尔;Aufheben;正反诸义同时合训;思辨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