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珠海)举行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结题答辩会

Body

12月5日,中文系(珠海)在海琴六号A622会议室举行了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结题验收答辩会,陈洁副教授、贾智副教授、吉云飞助理教授担任答辩评委,会议由本科教务王颜玉老师主持。我系2022年度获得立项的16个大创项目均顺利通过答辩。

Image removed.

16个大创小组选题围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创新价值及研究收获等环节,介绍了其研究过程及项目成果。

校级项目《拼贴诗的审美性与大众性》溯源拼贴概念,将拼贴诗与达达主义等艺术流派进行结合对比,并对集句诗进行重新划分;校级项目《唐诗中的玉与唐代玉文化研究》从“玉”切入研读唐诗,对照传世玉器和出土玉器,从中认识唐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感悟唐朝气象;校级项目《城乡变革视野下的“土味文化”及新时代网络文化发展探究》则以传播学,社会经济等理论为支撑,通过对网络红人的调查归纳出土味文化的主要特征。

国家级项目《唐前女性赋研究》从女性创作的赋和女性题材的赋两部分出发,对唐前女性赋进行整体全面观照并形成四篇论文;校级项目《二十一世纪李白形象大众接受研究》针对教材、史书、电视剧等不同媒介对李白形象的阐释进行分析;省级项目《粤普英三语者的跨语言词汇习得研究》通过听觉材料刺激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的具体实验和实验对象分组比较粤方言、普通话在英语习得中的不同反应。

校级项目《网络无CP小说的兴起、流变及性别问题》分析了无CP小说的范围、产生原因,及其中超性别意识写作的特点;校级项目《数字人文视野下的本章说及海外传播状况观察》介绍了本章说的含义、核心特征及发展的新形式;校级项目《新传媒语境中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影视改编》探究了科幻电影的生产机制和当前科幻作品改编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校级项目《欧丁剧目校园新探》通过剧目编写、出演等实践,探索欧丁剧目校园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校级项目《孙悟空形象的流变及现代阐释》通过研究孙悟空形象流变及现代阐释,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悠久历史与现代价值;校级项目《地域文化融入地区文化建设研究——以珠海市高新区为例》以实地走访等方式,研究了以鸡山牛歌为代表的高新区地域文化;校级项目《网络媒介下同人文生产机制研究》梳理了中文线上同人写作的历史脉络,并提炼出网络媒介中两种主流同人文生产模式;国家级项目《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岭南、东北为例》以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为史实背景,探究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之下,随着时空变化,不同行为主体在制度和心理方面的内涵。

小组陈述结束后,评委老师们从项目的团队分工、选题、研究方法、创新点等方面同各组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肯定了各组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锐意创新、严谨治学的精神。

评委们指出,许多项目实地调查认真,材料梳理细致,发挥了专业优势,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老师们也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希望大家注重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关注内容与标题契合度,加强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论文措辞。同学们从点评中收获了许多改进建议,进一步厘清了研究思路。

最后,综合评委打分,《唐前女性赋研究》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岭南、东北为例》 《粤普英三语者的跨语言词汇习得研究》 《网络文学无CP小说的兴起、流变及性别问题——以晋江小说为中心》 《数字人文视野下的“本章说”与海外传播状况研究》等5个项目获评优秀项目,其他项目获评良好项目。

大创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实践平台,有利于调动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中文系(珠海)始终坚持积极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重视过程管理,提高项目指导与服务力度,持续提升大创项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