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书房 | 陈洁:探索书房功能,品味阅读之乐

Body
编者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房,不仅是放置书籍的有限空间,更是理想的燕居之室、读书人的精神角落。置身其中,思绪已然飘至无限的大千世界,思想在此碰撞,灵感在此生发,可贵的精神气质在此熠熠生辉。
本学期,中文系(珠海)将连载“老师的书房”专题。本期推送,邀你一起造访陈洁副教授的阅读空间,品味书房主人的阅读趣味、审美价值和思想之光。

陈洁老师的办公室里放了三个大书柜,藏书摆放整洁有序,侧面的书柜摆放的一套《鲁迅全集》尤为引人注目。“我家里的藏书更多,放在办公室里的只是一小部分。”陈洁老师对我们的来访表示了亲切的欢迎,之后,她向我们展示了家中书房的照片。午后的办公室茶香幽幽,老师与我们谈起了她的书房故事。
01 多功能书房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书房是一个小型的、专属于我个人的图书馆,那我想书房可能是我的乐园和小小天堂。
“放了一面墙的深褐色的书柜、一张桌子和一排沙发。”陈洁老师这样向我们描述她家中的书房。她提及,对于许多人而言,书房可能是一个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存在,不像卧室或者厨房,它并非构成居住空间的必需品。
“以空间生产的理论来说,书房其实是个被取用(appropriation)的空间,一个被取用的空间非常类似于一件艺术作品。家庭生活的内部空间都是被取用的空间,而书房尤其如此。”陈洁老师认为,书房是一个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设计、布置,用以存放精神粮食的物质空间和供人思考的精神空间。每个人能有一间自己的书房,是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精神上更加充盈的事情。
“博尔赫斯说过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书房是一个小型的、专属于我个人的图书馆。”陈洁老师笑道,“那我想书房可能是我的乐园和小小天堂。
走进一个人的书房,就像走进了一个人的大脑,从中可以看出其知识结构和阅读趣味。陈洁老师的书房藏书丰富,除了常用工具书之外,还有许多民国期刊的影印本,现当代的作家全集,鲁迅手稿,古籍线装书,以及不少英文原版书。除了许多文学研究专业领域的书籍,还有很多人文社科类藏书。“其实我还喜欢收藏画册。”陈洁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她收藏的《鲁迅藏浮世绘》和《鲁迅藏拓本全集——汉画像卷》。偶尔翻一翻各类兼具观赏性与艺术性的画册,这是她的阅读趣味。
除了藏书,陈洁老师认为,书房有更多的功能。“书房是一个半开放的空间。卧室是私人的,客厅是公共的,书房则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其实书房是有很多功能的,它有时是独处思考的场所,有时也可以举办小型学术沙龙。”她说,书房可以传出悦耳的“声音”,有时是阅读者思考时的轻声低语,有时是三五知己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的高谈阔论。“除了藏书之外,书房还有更多功能仍待开发利用。所以不要让书房成为一被忽略的、静悄悄的角落。”
02 “福尔摩斯式阅读”与“漫步式阅读”
做研究时,阅读就像是福尔摩斯找线索。
闲暇之余,阅读又可以是漫步书山了。
“做研究时,阅读就像是福尔摩斯找线索。闲暇之余,阅读又可以是漫步书山了。”阅读对于陈洁老师而言是一件“舒展”的事情,从中可以充实精神、丰满灵魂,使她成为一个有趣味、有学问、有修养的学者。
作为文学研究者,阅读是陈洁老师学术研究的需要。这时候的阅读就是有目的的、问题导向的阅读。陈洁老师生动地比喻成:“就像是福尔摩斯找线索,围绕这一主线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相应的材料,善于发现,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的“福尔摩斯式”的阅读需要专心仔细,围绕研究主题来检索、取用材料。
作为文学爱好者,陈洁老师钟爱“漫步式”阅读,无目的地、兴趣导向地在各类藏书中游走,期待一场与藏书的邂逅、重逢。陈洁老师的藏书种类丰富,她认为,这也是中文人本该有的兴趣所在,从各类书籍的阅读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陈洁老师的本科阶段,因学校“大文科”的专业课程设置,她得以接触到许多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课程。陈洁老师特别提到时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的钱乘旦老师开设的《世界现代化进程》这门课对她的影响,“可能我后来选择现当代文学作为研究方向也和这门课有关系。”
“有些时候会在自己的书架上发现一些专业领域之外的书,大部分是自己买的,也可能是朋友送的,或者是图书馆借来的。”这时候的阅读开卷有益,能帮助她扩大知识面,提升修养。“还有些时候,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的旧书重读,就像遇到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陈洁老师觉得,同一部作品,年轻的时候阅读和当我们有了阅历之后再去阅读感觉是很不一样的。经典常读常新,“比如鲁迅的书就值得一读再读,《红楼梦》也是,还有钱钟书的《围城》。”
03 本科学生要广博而精深地阅读
本科阶段要看得深且宽,就像建房子打地基。
这样以后建起来的房子就又大、又稳、又漂亮。
被问及对中文系的本科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有何建议时,陈洁老师与我们分享了许多经验之谈。陈洁老师建议学生们可以按照藏书的使用频率来放置自己的藏书。“(书柜)要有一个固定的空间,对于中文系本科生来说,书柜里要有常用工具书、目录学图书,重要的学术研究著作,还要有至少一个喜欢的作家的全集。”常用工具书、目录学图书可以帮助我们检索资料,重要的学术研究著作也应该是中文系学生必备的。至于一个喜欢的作家的全集,陈洁老师认为作品是研究一个作家最基本也是最好的资源,许多外国作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都很值得认真阅读。
陈洁老师特别提到阅读外国作家原版作品的重要性。“本科阶段的同学们也要学会找原版书来看。”很多时候看英文原版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陈洁老师笑道:“因为大家也知道,现在(市面上的书)有的翻译得不太好。”对于本科学生来说的话,要阅读英文原版也可以去图书馆借,“多看看原版书其实更好。”同时,书柜要有一个流动的空间,可以摆放自己近期在图书馆借阅的书目,这样阅读量才能得以不断地扩充。
另外,陈洁老师提到,青年学生想要建构自己的阅读体系,还可以效法前人。例如可以参考鲁迅的藏书目录,“其实很多优秀的现当代作家他们就是阅读面非常广的,比如说鲁迅,看得很杂,我们中文系的学生的书柜也应该杂一点。”作为中文人,陈洁老师认为我们的阅读既要有一个精深的方向,也要非常广博,这两个方面都兼具是最好的。“就像现在很多都是跨学科研究,广博其实也利于精深”。陈洁老师建议学生要构建一个丰满的阅读体系:“本科阶段的学生看书要看得深且宽。就像建房子打地基,这样以后建起来的房子就又大、又稳、又漂亮。”
附:陈洁老师推荐书单
《鲁迅全集》,鲁迅著。
《红楼梦》,曹雪芹著。
《离骚》,屈原著。
《围城》,钱锺书著。
《陶庵梦忆》,张岱著。
《春醪集》,梁遇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