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书房 | 贾智:于书房生活,于生活阅读

图片

Body

编者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房,不仅仅是放置书籍的有限空间,更是理想的燕居之室、读书人的精神角落。置身其中,思绪已然飘至无限的大千世界。思想在此碰撞,灵感在此生发,可贵的精神气质在此熠熠生辉。

本学期,中文系(珠海)将连载“老师的书房”系列文章。本期推送邀您一起造访中文系(珠海)贾智副教授的阅读空间,品味书房主人的阅读趣味、审美价值和思想之光。

 

Image removed.

 

01 书房之内:

尺寸之地,方有其道

 

贾智老师的办公室不大,其中书就占了一半的空间。对于书本的分类,贾智老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我会把书专门分成宏观、中观、微观这三类。”

 

宏观,指的是教材一类的书籍,这类书往往用于教学,比如王力《中国语言学史》、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杜泽逊《文献学概要》等,这些书被收纳在书桌旁触手可及的小推车上。

 

移步到书柜前,透过玻璃柜门则能看见许多陈列齐整的专题类书目,比如赵平安《隶变研究(修订本)》、陆锡兴《汉字传播史》、小林芳规《图说日本汉字》、李无未《日本汉语音韵学史》、佐佐木勇《日本汉音研究》、徐时仪《汉语语文辞书发展史》、杉本孜《日本古辞书》等。

 

微观则指专书研究,比如梁晓虹《日本汉字资料研究:日本佛经音义》、孙猛《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徐时仪《玄应〈众经音义〉研究》、冈田希雄《类聚名义抄研究》等。这种从宏观、中观再到微观的学术书籍分类法,俨然是贾智老师臻于成熟的治学之道的重要部分。

 

读书要从宏观读到微观,而科研则应该从微观读到宏观,两者的路径恰好相反。贾智老师提醒,不管是读书还是研究,都不要过度依赖电子书而忽视了纸质书。从学术严谨的角度看,电子书往往会有错漏,纸质书能为我们提供权威的标准。其次,整理纸质书的过程也是认知一本书的过程:只有对一本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恰如其分地对其进行归类。

 

除了专业书籍,贾智老师在闲暇时还喜欢翻阅莫言、余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等人的作品。有意思的是,贾智老师还保持着看漫画的小爱好,喜欢收藏一些承载着童年回忆的漫画书。

 

他向我们小心翼翼地展示了一本装在塑封袋中、纸张有些泛黄却不显一丝折痕的日文原版漫画,这本漫画作者正是《哆啦A梦》藤子不二雄。洋溢着浓厚学术氛围的书房中也并不缺少这种温情、轻松的调剂品——手工制作的哆啦A梦摆件、毕业生赠送的花、文珠的聘书……书房里的装饰品同时也是贾智老师生活旅程的纪念碑,承载着一个个意义非凡的暖心时刻。

 

“一个人其实是由无数的回忆建立起来的。”贾智老师坦言,音韵、文字、文献的研究难免会比较痛苦艰涩,而正是这些具有美好回忆的小物件让这个书房变得更有温度,支撑着他度过学术研究最艰难的时刻。

 

02 结缘中文:

缘分使然,终得所成

 

贾智老师赴日留学之前,在大学主要接触的是现代语言学方面的课程。考入日本九州大学后,就陆续接触到了音韵学、文字学、文献学的课程。

 

九州大学在课程设计上非常强调对古代原典的阅读,从研一开始,贾智老师就陆续修习了“史学经典导读”“文学经典导读”“日语音韵史”“汉语音韵史”等课程。当时“日语音韵史”“汉语音韵史”的任课老师分别是高山伦明教授和佐藤昭教授。

 

因为贾智老师是留学生,两位老师给他开列了大概20多种的阅读书目,比如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王力《汉语语音史》、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李新魁《汉语等韵学》、藤堂明保《中国语音韵论》、佐藤昭《中国语语音史》、水谷真成《中国语史研究》、赖惟勤《中国音韵学论集》、大岛正二《中国言语学史》、有坂秀世《上代音韵考》、金田一春彦《日本语音韵研究》、筑岛裕《国语学史》等。

 

到了博士阶段,根据学术研究的需要,贾智老师开始有步骤的阅读专题研究书籍,比如川濑一马《古辞书研究》、李无未《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李荣《切韵音系》、邵荣芬《切韵研究》、黄典诚《〈切韵〉综合研究》、黄笑山《〈切韵〉和中唐五代音位系统》、大岛正二《唐代字音研究》、上田正《切韵逸文研究》、高松政雄《日本汉字音研究》、沼本克明《日本汉字音历史的研究》、筑岛裕《日本汉字音史论辑》、河野六郎《朝鲜汉字音研究》、三根谷彻《越南汉字音研究》、汤泽质幸《唐音研究》、小仓肇《吴音研究》、冈井慎吾《日本汉字学史》等。

 

贾智老师的专业是语言学、文字学,几乎天天与文献学打交道,所以他一直认为文献学是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基础

 

目前,贾智老师主要从事日藏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日藏古籍汗牛充栋,调查相关文献首先就是要寻找馆藏目录。关于这一点,贾智老师认为日本各大学图书馆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部分图书馆都编有馆藏汉籍目录,其他的一些公立、私立图书馆,如国立国会图书馆、宫内厅书陵部、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静嘉堂文库、尊经阁文库、东大寺正仓院等也有非常厚重的汉籍目录。另外,剑桥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杜克大学图书馆以及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皇家公共图书馆等机构也已经出版了中文古籍目录,其中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善本还附有详细的解说,而这些资料也成为贾智老师书房中常用的工具书。

 

贾智老师赴日留学后,开始接触日本古籍。贾智老师在整理日本古籍时发现,校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好办法

 

我国清代学者以及日本江户学者都特别重视通过校勘来搜集异文,考证异文,解释异文。校勘工作不仅限于校正文字错讹,更是一种文本细读的方法。在校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古典学术的问题,如训诂、避讳、辨伪、断代等,这些都是以校勘或者异文为依托的。

 

另外,版本谱系研究,最理想的成果也是建立在版本通校之上的。贾智老师在硕士阶段,高山伦明教授指定他为大家导读日本古籍《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成书于8世纪中期,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佛典音义。日僧在编纂该书时援引了慧苑《新译华严经音义》、日僧《新华严经音义》、顾野王《玉篇》、玄应《一切经音义》等数种传统小学著作,所用的本子属于早期写本,抄写年代大大早于传世本,其中也有早已散佚的稀见珍本,具有较高的文献校勘价值。

 

贾智在枯燥的版本异文比对工作中,深化了对日本古籍的认识,陆续发表了《〈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引文用字考》《〈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引〈新华严经音义〉“附录”考》等论文。此外,贾智老师在整理相关佚文时,从该书中辑出一些颜师古《字样》佚文,陆续发表了《〈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引唐代字样书考(1)——佚文辑录》《〈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引唐代字样书考(2)——佚文考释》等论文,并开始摸索唐代字样学理论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在整理《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佚文过程中,贾智老师发现日本学者的辑佚工作虽着手较早,但受当时条件限制,普遍存在佚文搜集不全面,辑佚方式比较落后等问题,于是开始着手对日藏古籍中收录的《说文》《玉篇》《切韵》《干禄字书》等古代经典语言学著作的佚文进行系统性的挖掘和整理工作,而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整整18个年头。

 

目前,贾智老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日藏珍稀《切韵》佚文汇考”,就是以音韵、文字、训诂、版本、校勘、目录为发力点,对日藏珍稀《切韵》佚文进行收集、甄别、整理、校录。贾智老师希望通过开辟日藏《切韵》佚文研究领域,可以将相关佚文纳入《切韵》研究参照系之中,并据此探讨语言学、文献学相关问题,对已有研究在广度、深度上有所突破,助力我国传统小学研究。

 

在日本留学期间,贾智老师也更为熟练地掌握了日语这门语言,这也为贾智老师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中文系的分支下,不同的二级学科也有不同的‘学术语言’。”在这个前提下,贾智老师非常建议同学们多学习一门语言,跳过译本,直接阅读外国元典,而对于有志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的同学来说,日语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日籍中对汉文字词多有注音,或以汉字拟音,或以假名标音,保留了中古时期的语音,是汉语史中重要的音韵史料,值得同学们从跨学科的角度了解关注。

 

03 文珠的“书房”:

克服万难,从零到有

 

文珠建于2015年10月,是一个十分年轻的院系,而贾智老师在2017年12月就加入了初创时期的文珠。这个既是办公处又是书房的小天地,伴随了文珠这五年从零到有的成长,而贾智老师也始终以一种积极、期待的心态与文珠一同前进。

 

回忆起建系之初的情况,贾智老师感慨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师资不足。在初期,一个老师一周可能要承担七、八门课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给文珠带来挑战。

 

但是,年轻不仅意味着不成熟,更意味着拥有一颗炙热的心,贾智老师觉得,文珠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永远激情澎湃,充满活力。每一位年轻的学习者也是如此,或许会走一些弯路,但只要不丢弃激情和初心,总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除了教学和科研,贾智老师还作为系主任助理分管一定的院系行政任务。任务虽重,贾智老师却能很好地消化压力。他认为这三者其实并不矛盾:备课所做的准备能帮助他梳理知识体系,有助于科研工作;在负责教务工作和人事引进工作时,贾智老师也能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乐趣。发掘自己工作的乐趣,从容并欣然地接受,是贾智老师自洽的秘方。

 

04 书房之道:

依循正轨,勤学深耕

 

谈及读书方法的问题,贾智老师结合文珠的本科培养方案为我们做了全景式的梳理和解答:

 

大一的同学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通过课程学习,将朴素感知转化为理论认识,体会学术乐趣;大二的同学可以有目标地选择某个时代、某个人的作品进行阅读,有意识地进行挖掘和阅读,做好文献综述的准备工作;大三的同学则要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选择好自己想研究的点来完成学年论文。在这里,贾智老师尤其强调了文献综述的重要性,“书是读不尽的,必须知道前人都做了什么研究,才能找到研究的空白点,大四的毕业论文其实应该是学年论文的修订。”理解了这条道路,同学们也就能进行更高效的阅读。

 

同时,贾智老师认为同学们应该要多读经典。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最经典的书籍承载的可以说是最主流的文化。研究现当代文学要读鲁迅,研究古代语言学要读《说文》《广韵》,研究德国文学要读歌德……选择最经典的书籍能减少同学们选书、读书的压力和困惑,也能让学术道路走得更正

 

贾智老师还建议大家要有深耕的精神。说到这,贾智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复制的《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这本书被小心地保存在一个保护套之中,但侧面已经泛黄,仿佛年岁已久,但其实,这是老师日夜翻阅而浸透纸张的汗。

 

2005至今,贾智老师一直在深耕这本书,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专家不是指什么都懂的人,而是能长期不懈地在某一个领域努力的人。”

 

 

近期推荐书目:

 

文字学相关

1.(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中华书局2013年版

2.(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文献学相关

1.(清)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修订版),中华书局2008年版

3.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