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 追寻革命足迹,贯彻主题教育——中文系(珠海)党委举办实地研学主题党日活动

无

Body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紧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影视对党员同志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上的重要作用,2023年5月12日,中文系(珠海)党委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实地研学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主题教育总要求,结合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运用珠海淇澳岛历史现场与主旋律电影《望道》开展学习,以丰富的形式、生动的方式唤醒历史记忆、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对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果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巩固和延伸。

 

(一)

历史现场研学

Image removed.

 

本次活动的第一站是淇澳岛白石街。白石街建于1833年,道路绵延两公里,厚厚的石板上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党员同志们参观了淇澳白石街、古炮台遗址、淇澳抗英禁烟胜利广场“淇澳抗英纪念塑像”主体雕塑和淇澳禁烟抗英胜利战大型叙事浮雕墙等红色资源,感受当年淇澳村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光辉历史。

 

“淇澳未沦亡拔剑请缨同杀敌, 英军寻死路丢盔弃甲败兵逃”——笔力遒劲的二十四字对联,在现今安定祥和的白石街上回顾着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峥嵘岁月,在炊烟袅袅的淇澳村中高唱着中华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赞歌。

 

沿着白石街,同学们来到了钟氏大宗祠,从淇澳的村落由来、隶属演变、淇澳往事、文物考古、淇澳非遗、名人英烈、沧海明珠七个方面全方位了解淇澳岛的历史故事。在参观过程中,党员同志们和讲解员、当地居民热情交流,对淇澳村史、淇澳社区党建工作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交流和学习,使参观学习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成为提高党性修养、发扬革命传统、增强责任担当的过程。

 

走进苏兆征故居,苏兆征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迹令人敬佩。他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领导了省港大罢工并策划了广州起义。党史在故居丰富的史料、浮雕和油画中变得生动具体。苏兆征同志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激励和引导党员们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二)

“光影中的红色岁月”观影活动

 

Image removed.

 

下午,党员们集中观看主旋律电影《望道》。该片是一部个人传记式的类型片,回望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生动刻画其笃定恒心、捍卫信仰的人格魅力。

 

影片摒弃了传统层面“高大全”的人物刻板印象,在细节处展现陈望道等人复杂的心理斗争,在这种多重维度塑造中,让革命者内心秉持的社会大义与自我道义更显光辉。那一代青年人追逐光、成为光的勇气烛照当下,引发了青年党员们的强烈共鸣。

 

(三)

党日活动部分心得体会

 

★ ★ ★

这次的党日活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以不同的方式走进了两位革命先辈的光荣一生。第一位是革命烈士苏兆征。我们参观了坐落于淇澳岛上的苏兆征故居。通过故居中陈设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文字介绍,我们学习和了解了苏兆征,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曾参与领导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等光辉事迹。第二位是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陈望道先生。我们观看了根据陈望道先生生平改编的电影《望道》。随着电影故事的进行,我们似乎也被带回到那个风雨如晦时代,看到了陈望道先生始终以笔墨为武器,翻译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苏兆征还是陈望道,他们都在用行动书写着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最热诚的心,我们青年党员亦应当继承与发扬这份精神遗产,让共产主义理想的火焰继续燃烧下去。

 

★ ★ ★

本次党日活动我们参观了淇澳岛苏兆征故居以及观看了红色电影《望道》。在淇澳岛志愿者的讲述下,我们了解到了英勇抗击英军的淇澳岛先辈们的事迹。在清政府腐败统治下的淇澳岛村民,遭遇外敌竟然不能求助政府,只能靠自己正面对抗,这让我越发意识到一个强大的、负责任的、心系人民的国家对于人们过上安全幸福的生活的重要作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方针,扎根人民,追求最大化保障全体人民的利益。这正是我们党的先进性所在,也是赢得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基所在。《望道》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翻译者陈望道的故事,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学生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因此我们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共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革命先辈们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不辞艰辛,前赴后继的革命热血和大无畏精神,也激励着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要不忘历史,始终坚守信仰,扎根所学,力求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 ★

这次党日活动,党组织安排了实地研学和集体观影活动,利用红色资源从实践和理论上给予我们一场精神洗礼。通过到访淇澳岛白石街、参观苏兆征故居、观看祠堂历史陈列馆等活动,我们从历史故事和人物传奇中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体会到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在特色乡村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党领导建设下特色乡村的转化发展和红色美丽乡村的魅力。观影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为节点串联无数共产党人的事迹,回望当初血雨风霜、筚路蓝缕的革命历史,我们明白了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谨记历史,坚守真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 ★

通过参观苏兆征故居和陈列展馆,一段与工人和劳动者交织紧密的生命历程在面前徐徐展现,反映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和多方势力压迫与劳动者的奋起抗争。在沙田惨案、五卅惨案背后,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剥削,而苏兆征作为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的组织成员,建立组织和保持抗争一系列有力的行为举措,支持了人们的反帝爱国热情、争取劳动者正当权利,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卓绝精神和坚决的政治意识,是中共党员的模范。

 

★ ★ ★

此次党日主题活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观看电影《望道》。电影以陈望道先生的一生为主题,从临危受命翻译《共产党宣言》,到冒着抓捕危险夜里为工人们讲解共产主义思想,再至面临生命威胁仍坚持筹钱创办新闻馆……在望道先生这些短短的生命缩影里,我们看到先生为共产主义热烈奉献的一生。当然,电影也刻画了杨阿龙,蔡慕晖等一批青年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形象,正是有了陈望道、杨阿龙、蔡慕晖这样的革命先烈的牺牲,才有了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在国家危难之际,革命青年自觉融入国家命运之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当与时代同行,与国家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