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书房 | 许树妙:爱为学问之始

Body
编者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房,不仅是放置书籍的有限空间,更是理想的燕居之室、读书人的精神角落。置身其中,思绪已然飘至无限的大千世界,思想在此碰撞,灵感在此生发,可贵的精神气质在此熠熠生辉。
本学期,中文系(珠海)将连载“老师的书房”专题,邀你一起造访老师们的阅读空间,品味书房主人的阅读趣味、审美价值和思想之光。本期推送,让我们一起走进许树妙助理教授的阅读世界,品味书房主人的阅读趣味、审美价值和思想之光。
1.读书与人生:安静做事,安静读书
谈及如何与中文结缘,屏幕那边的许树妙老师讲道:“我还是比较喜欢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安静地看书。”
许树妙老师回忆,中文并不是她的第一选择:“与那些一心想学习中文的同学不同,我是机缘巧合下被调剂到这里的。”回想起这段经历,许树妙老师十分感慨,“幸好,在辅修了其他专业之后,我发现我还是更适合一个人安静处事,所以最后还是选择投身中文的怀抱。”
至于为何选择外行人眼中艰深晦涩的音韵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许树妙老师思考之后说道,这个选择更像是好奇心和成就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前者决定选择的对象,而后者决定选择的长度。
作为汕头人,闽南语是许树妙老师的母语。在学习语言学的过程中,她发现,许多在普通话中已经完全消失的古代汉语语音分类在闽南语中竟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留。“当时我就觉得我的方言很特殊,很有意思,心中就燃起了对于语言学的兴趣”。
兴趣为许树妙老师开启了学习音韵学的大门,而成就感更像是地图,指引着她对这门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选择音韵学作为我的研究方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想挑战自己。”许树妙老师不好意思地笑笑,“师兄师姐们都说这个学科很难、很晦涩,但我因为方言的优势却比较容易入门,这更加坚定了我学习音韵学的信心。”
结束了在浙江大学的博士学习后,许树妙老师成功通过“百人计划”进入中文系(珠海)。在被问及如何缓解“非升即走”的聘期考核压力时,许树妙老师表现得从容淡定。她认为,缓解压力首先要弄明白压力的来源,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改变。面对那些无法改变的局面,适时转弯是更加智慧的选择。“当自己觉得很焦虑的时候,可以尽量地转移注意力,把它放在自己的爱好或是学业上,使内心充实起来,这样就可以暂时地屏蔽掉一些可能造成焦虑的因素。”
2.老师的书房:读无定法,贵在得法
许树妙老师书房的布置十分简单,房间靠窗的一侧摆着几个原木色的书架,其中整齐地排列着老师常用的书籍。在收藏的众多书籍中,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是许树妙老师的最爱,占据C位——她认为这本书在她对于音韵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对于语料的分析解读就像解谜一般深深吸引了大三时的许树妙老师,“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对于当时的我是很新鲜的存在,在跟着先生一起分析书中的语料时,我感觉很新奇、很有趣,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学习音韵学的信心。”
书房简单,但藏书并不简单。许树妙老师的藏书十分丰富,她戏称自己的书是“狡兔三窟”:一部分放在珠海的办公室,一部分放在广州的小窝,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放在汕头的老家。除开古籍、材料和本专业的学术著作,许树妙老师还喜爱收藏“闲书”。她有一段时间喜欢看罗翔老师的案例分析,便买了一些法学类的书籍收藏在家。“当然大部分时间还是会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但当研究进入瓶颈期或是倦怠期,我会翻翻这些书,放松一下心情,也是为了更好地投入下一阶段的研究。”
“我的书其实不算很多。”许树妙老师谦虚地说,“因为很多时候我会选择看电子书而非实体书。”面对读书与藏书的关系,许树妙老师表示,藏书其实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藏什么书,怎么藏书都是个人的取舍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收藏喜好。于她,她更喜欢收藏一些常用的工具书和重要典籍,“这些都是我会经常用的,所以还是收藏纸质书籍比较方便。”同时,许树妙老师认为,书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所以不必“为了藏书而藏书”,将藏书这一平常的行为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我们不能非常狭隘地去理解藏书,认为藏书藏的一定就是实体书、纸质书。海量的电子书何尝不是藏书的一部分呢?”
“其实我认为,书作为一种阅读媒介,它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我们的方式。”许树妙老师总结道。接着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在日本的学习经历:“我一开始也是不太习惯看电子书的,后来因为读博期间有一年去日本联合培养,很多书都没有办法带走,日本也未必有很全的中文书籍,所以我要在走之前先把它们扫描之后带去,迫不得已就只能看电子版,看久了之后我也就习惯了。”
3.阅读与思考: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
许树妙老师认为,即使人类可以通过各种认识工具达到一种近似全知的境界,书籍仍是认识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因为从网络等媒介上获得的信息是直接的、碎片化的,而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则是较为完整的。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人的好奇心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好奇心是人类学习、探究的第一驱动力。“只要人还需要学习,还需要成长,那么阅读就是不可或缺的力量。”许树妙老师如是说。
同时,许树妙老师反对将阅读狭窄化理解,她并不认为阅读单单只是文字的摄取。“阅读有很多形式,纸质书的阅读、电子书的阅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生活中还有很多形式的阅读,广阔的海洋、神秘的宇宙都是我们阅读的对象。阅读应是一种方式,而书籍的阅读仅是阅读的其中一种形式罢了。”
从中国政法大学到浙江大学,再到日本大阪大学,许树妙老师始终从不同的角度“阅读”着这个世界,以她特有的淡然和从容安静地走自己的“学问之路”。对广阔世界的好奇、对未知的求索与热爱,始终是她追求学问的内驱动力。
推荐书目
-
《左传》
-
《史记》
-
《汉语史稿》王力
-
奥托·叶斯柏森《语言论:语言的本质、发展与起源》
-
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
-
何大安《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