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家乡系列 | 这一夜,玉坂村,龙行龘龘
Body
党的十八大以来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故乡 正以饱满的热情 深情呼唤着远方的青春热血
莘莘文珠学子
既有离乡求索、开辟崭新天地的勇气
亦有返乡奉献、投身乡村建设的热忱
在23级本科生薛佳阳的镜头下
我们看见传统民俗活动的复苏
感受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再生与传承
福建玉坂村有龙!什么龙?
板凳龙
福建玉坂村是中文系(珠海)23级本科生薛佳阳的故乡,今年正月初六,在实地开展返家乡活动中,她亲眼见证了沉睡70年的板凳龙在玉坂村“苏醒”。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小薛,借助文字、摄影等形式,回到活动现场,一起感受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再生与传承!
一、板凳龙乃何方神圣?
板凳龙由龙珠、龙首、龙身、龙尾组成,以竹木、灯板、龙纸制作,分节扎制而后连缀而成,制作工艺复杂,装饰精致,融书法、绘画、剪纸、雕刻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板凳龙每节竹板前后两端各有一个锄把大小的圆孔,一根尺把长的硬木龙轴从孔中穿过,将各节竹板连缀成一条长龙。
活动中,由表演者持硬木龙轴,或高举,或低举、侧举,蜿蜒前行,表演龙舞。龙舞表演熔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韵味无穷,是一项具有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的第一批。
二、龙龙被惦念,龙龙能复活
为了了解板凳龙的“前世今生”,薛佳阳探访了玉坂村龙灯活动的发起人以及负责人薛成。
在福建省福清市玉坂村,板凳龙原本只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中,舞龙活动已经停止了70余年,薛成决定重启玉坂村板凳龙活动,缘起于去年春节回乡时长辈触动心弦的一句话:“你是村里最早学美术的,能不能想想办法,把我们村的板凳龙也重新做起来。”一闪而过的想法化为一封《关于重启玉坂村龙灯活动倡议书》,玉坂村24年春节要舞板凳龙的消息飞速传播,到达无数个在全球各地打拼的村民心间。
3天内,20多万捐款从他们手中汇来。全国各地的游子,甚至是海外的华侨,都主动来电或致信,希望能够参与到家乡的舞龙活动中。薛成说:“龙灯文化节不再只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乡亲们凝结乡情乡谊的纽带,我们想保持初心,将这件事传承好。”于是,“龙灯文化节”专项管理委员会成立、专户三人共管机制设立、活动规则及执行策略制定……在一年内筹备重启七十年前的盛事并非易事,村民们踊跃参与,一项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三、龙龙我呀,做美容啦
“我们要做就一定要做最好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薛成对于板凳龙制作坚守的信念。身为一名设计师,他希望玉坂村的这条板凳龙能够突破传统,有所创新。几经辗转,他争取到了和清华美院合作的机会。当现代设计与传统非遗碰撞,清华美院的设计团队在保留传统板凳龙特点的基础上,对龙的形态、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旨在表现民族文化之美的同时,再现玉坂当地友善、包容、和谐的文化氛围。非遗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与活力。当龙头内的灯光点亮,龙踏祥云,彩须熠熠,威风凛凛,雄视四方,似乎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为玉坂村降下神龙最美好的祝福!
龙行龘龘,送喜降福
正月初六,玉坂村板凳龙文化节正式开幕。初六晚夜幕初降,玉坂村早已灯火通明。烟火流泻而下,像缀满星星的胡须。在漫天的碎钻和喧天的锣鼓中,长龙在龙珠的引导下做腾、伏、挪、摇等动作,穿街走巷、送喜降福,所到之处人流如织、爆竹轰响。“我们村已经多少年没这么热闹过了!”玉坂村村民如是说。
本次玉坂村板凳龙文化节,吸引了央视、福州各大媒体进行报道。板凳龙成为了玉坂村的一张名片,让玉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千年的民俗与现代的碰撞,多年的丢失与毅然的重启。70年沧桑,土路铺上了柏油,老屋翻成了新房,人们走出村庄,带回奋斗的成果,村庄却越显孤独。
当龙又舞了起来,所有人骛然发现,一切似乎穿越时空再现。一样激情澎湃的龙舞,一样熙熙攘攘的人潮,一样排除万难的团结,一样深切动心的乡情……龙,永远在人们的灵魂里。
通过进一步采访,我们了解到关于板凳龙的更多细节——
01
板凳龙因何沉寂?
国民政府时期行政界限不明确,舞龙时走地界隐含着占地盘的文化意味,会引发村庄间的土地纠纷,恶化村邻关系。同时,人口状况、地理环境和经济实力也制约着舞龙活动的发展。
02
板凳龙又为何苏醒?
除了老一辈的惦念和年轻一代寻根问祖的渴望,故乡经济的腾飞,乡镇政府的鼓励支持,也让复兴板凳龙的愿望成为了现实。当地文体局对这一活动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提供举办开幕式的声、光、电;宣传和推广;帮忙邀请了本市的文联美协书协等单位来共同参与......不仅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也提高活动的组织水平和影响力。
03
板凳龙的复兴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情感体验?
对像我一样从小生活在异乡的年轻一代而言,这条龙成了我们故乡记忆的具象化,成了那个原本陌生的家乡最难以忘怀的一抹乡愁。我们听不懂家乡话,在家乡也没有熟识的朋友,我们与故乡本没有共同语言。但龙舞了起来,就有了语言——穿越千年的共同语言。龙穿进了我们心底,带我们向下重新扎进泥土,找到了千年不变的乡根。
——薛佳阳
龙的舞动还能化解矛盾、团结人心——邻近的村庄纷纷邀请舞龙队去到他们的村庄表演,村与村曾经的嫌隙与冲突刹时间烟消云散。
——薛成
看到活在童年记忆里的板凳龙重新苏醒,我们既欣慰于家乡文化传统得以赓续,又高兴于年轻一代对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玉坂村长辈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玉坂村板凳龙文化节的成功实践不仅成为玉坂村村民共同的文化记忆,还成为连接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桥梁,激励着千千万万游子重归故土、奉献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