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服务社会 | 在文心课堂,一起解锁汉字密码,探秘甲骨文王国
Body
文心课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推进文化自立自信自强,弘扬世纪中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中文系(珠海)开设“文心课堂”,通过社区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文心课堂”基于中文系特色,不仅挖掘经典文学名著的时代价值,亦将文学教育融入生活当中,注重文学趣味,在提高中小学生群体审美与人文素养的同时,引导其关注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作为“第二课堂”实践项目,该系列活动为文珠学子成长成才搭建了综合实践平台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效,切实提升文珠学子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
2024年5月18日清早,约三十名鸡山社区的青少年来到鸡山村史馆,共赴一场甲骨文冒险。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的志愿者黄楠、毛馨平、郑日宜、洪舒琪同学为孩子们用心准备了一堂充满历史古朴之气的“文心课堂”,带领孩子通过探寻宝藏的冒险之旅,漫步进被历史风尘蒙上面纱的甲骨文王国,了解甲骨文的涵义及其演变,感受千年汉字文化与古人智慧之美。

01 旅途出发前的小准备——破冰活动
冒险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就是团结,而这需要友谊作为纽带维系。为了让孩子们互相建立友谊,课堂伊始,志愿者们就带领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姓名牌,并根据卡片颜色在小组中按顺序进行自我介绍。本来互不熟知的孩子们也在这个小游戏的欢乐中逐渐熟络起来,共同期待起即将进入的甲骨文冒险之旅。一场知识的旅途就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拉开帷幕。
02 概况之站
首先,志愿者黄楠向孩子们介绍何为甲骨文,通过对汉字“中”沿“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六种形态演变历程的展示,向大家说明了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与书法字体之一。接着,从古人的生活习惯出发,介绍了甲骨文的载体——主要是龟甲与牛骨。在志愿者细细的解说下,甲骨文仿佛揭开了半边面纱,现出可爱古朴的形象,悄悄拉进与孩子们的距离。
03 起源之站
解释了甲骨文的概况,志愿者黄楠通过讲解商代占卜之风及废物利用的实践经验,向孩子们进一步说明了甲骨文的起源。同时,通过视频展示了甲骨的占卜流程,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甲骨的特殊性与占卜之风对甲骨文诞生的影响。在对甲骨文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冒险之路也逐渐清晰。
04 含义之站
了解了甲骨文的概况与起源,孩子们来到了最困难的一站。为了让孩子们顺利“通关”,志愿者毛馨平先向孩子们介绍了五官类的甲骨文。通过解读甲骨文的象形特征与演变历程,志愿者毛馨平让孩子们更深入理解那些可爱的甲骨文图像背后的含义。
接着,就到了令人激动的游戏挑战环节。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结合之前所学,组队一起为甲骨文王国的王子——小商寻找回因巫师诅咒失去的五官。
游戏开始,孩子们便围坐一团按顺序轮流画上了小商的五官和其他身体部位,创作了一幅又一幅可爱的作品,向宝藏更近了一步。
随着冒险进程的推进,挑战难度进一步增加。志愿者毛馨平继续带着孩子们学习了“自”“须”“手”“足”等甲骨文,并在“甲骨文版成语挑战”小游戏中考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小朋友们都为了挑战积分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
05 影响之站
志愿者郑日宜通过对概况之站内容的回顾向孩子们讲述了甲骨文对中国历史与文字演变的深远影响,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自我与甲骨文的紧密联系。
06 “再生”之站
志愿者郑日宜通过对“囧”字的字形分析向孩子们解说了“囧”字的现代新义,并与“明亮、光明”的古义进行对比,引出了““囧”字为什么会引申出这些新的意思呢?”的疑问。然后通过象形思维与同音字联想向孩子们解答了疑问。经过学习,“囧”字为例的甲骨文“再生”让孩子们认识到了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永不褪色的时代魅力。
07 手工之站
课堂最后,志愿者们准备好了的手工制作材料,让孩子们互相帮助一同制作纪念小礼物——甲骨文书签。经过共同探险的甲骨文旅程,孩子们更加亲密,一同用秀丽笔在卡纸上认真绘下喜爱的甲骨文,挂上多彩的流苏。
课程尾声,志愿者们根据小组在挑战中获得的分数评出优胜小组,为他们颁发冒险之旅最后的宝藏,同时也给每位孩子颁发了积极冒险的奖品。
甲骨虽被历史尘封,但文化不该明珠蒙尘,古文字的魅力仍能在今日焕发生机。本次课堂的冒险结束了,然而未来的冒险之旅还在继续,希望课堂培养的探索之心能激励孩子们在未来继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