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日活动|红色基因永流传

1

Body

    5月19日,在系直属党支部书记罗燕、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朱崇科教授、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陈彪的带领下,我系师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一行二十余人前往广州开展党日活动。
    首站我们来到了中山纪念堂。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东省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这是一座典型的八角形建筑,其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使得整座建筑构造巧妙,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相结合,具有浓厚的革命文化教育意义和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在这里,师生们瞻仰了孙中山画像,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与艰辛的革命历程,也对在革命岁月中艰难前行、执着奉献的先辈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孙中山纪念堂前的“天下为公”四字,为我们揭示了一代伟人的胸怀与气度,也将永远回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1

    之后我们到达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农讲所原为明代修建的孔庙, 1926年5月——9月间,为适应当时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形势,毛泽东同志在此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后于1953年成立“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纪念馆中陈列着诸多革命岁月里在农讲所内使用过的旧物,包括阅览室、宿舍、运动场所等等,生动而鲜活地反映了以共产党员为首的革命者们在峥嵘岁月里的先进意识与不懈奋斗的精神面貌。首期由共产党人彭湃任主任,毛泽东则任第六届农讲所所长。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都曾在此授课,培养出来的成员们在毕业之后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成为农运的骨干力量。在这里,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农民运动领导者的事迹犹在眼前,他们成为了农民阶级乃至于整个民族的先行者,点燃了蓬勃的农民运动,成为照亮中国前行之路的一点曙光。

1

    黄埔军校是本次红色革命实践学习参观的最后一站。“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昭示了黄埔学员们彪炳史册的革命信念与家国情怀。黄埔军校史馆内展出着历届黄埔人的革命事迹,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从1924年到如今,黄埔军校遗址尚在,精神永存。它将激励着我们后辈为着国家与民族、为着自身的理想信念而执着前进,不懈奋斗。
    此次党日活动让师生们接受跨越时空的精神熏陶,体会革命精神,理解革命情怀,增进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中文系(珠海)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亦将在革命先辈们伟大精神的教育之下,砥砺前行,书写属于我们的光明未来。


活动感想

    从中山纪念堂到黄埔军校旧址,老照幅幅,旧物件件。墙上的照片,革命先辈们的眼神依旧坚定。一封封的家书,承载着他们的深厚的情义。把国家扛在肩上,把小家放在心中,他们在革命道路上坚定前行,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张慧芳

    广州红色教育一行,观番禺之草床、黄埔之巨浪,更以伟大之建筑,纪念伟大之人物,是真行而得真知,领悟革命精神、反思工作方法。夫英雄已逝,还看吾辈风采。 —— 谢泽杰

    在参观农讲所、黄埔军校后,我深感今日幸福生活来自不易,今后更应当自觉担负起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不负先烈的曾流过的热血。—— 刘妙欣

    在农讲所和黄埔军校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在当时困苦条件下前辈们的求学之苦和奋战之艰,倍觉触动。于是自勉道:我愿做一颗可以燎原的星火,在红色的光照下成长、发热发光。 ——关雅文

    从中山纪念堂到讲习所再到黄埔军校,剥开历史的迷雾循着光前行。踏着伟人的足迹,当继往开来,坚定前行。  ——韩雅欣

    今天印象最深的,是参观纪念堂出来,看到一棵长得很盛的缅桂树。花瓣细细的,掉了不少,但很香。前人离我们很远了,历史却不会忘记他们,正如这缅桂花落了也飘香。——张心怡

    光阴数十载,回顾亦心酸。近日参观黄埔军校和农讲所学生颇有感触,观看着先人们学习革命的地方,浏览革命先烈奉献的历史,初时颇感心酸,在那么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在遭受家国罹难的背景下,革命志士们不惧艰辛,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进行着民族复兴。而反思我们自身,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物质生活丰腴的年代,学生却仍时有抱怨,深感惭愧。所以学生更应以先人为榜样,自我鞭策自我激励。正如黄埔军校门前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陈谷乔

    我们每个青年都要明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革命年代虽然成为了历史,可是革命精神没有离我们远去,也没有被尘封,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着我们。参观完这些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内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都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日常的学习实践不断提升自己为家国服务的能力。——许涵

    从黄埔军校到农民运动讲习所,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所书写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仿佛都历历在目,他们用鲜血铸就了这个伟大的共和国和屹立不倒的民族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怀揣着更加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学习革命先躯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铭记历史,坚定信仰,为祖国更美好的未来而全力以赴。——范钟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