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场教学|漫步红色客都,品味客家文化

1

Body

    初夏的南粤大地,鸟语蝉鸣,万物葱茏。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学生对文化、社会、自然的感悟能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作用,6月2日至3日,中文系(珠海)师生30人在直属党支部书记罗燕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河源、梅州两地进行本学期最后一次历史现场教学活动。
    初入河源,山清水秀、如诗如画的风景将大家旅途的倦怠感一扫而光。午饭后,我们来到了此次考察的第一站——位于义合镇的苏家围。苏家围是苏东坡后裔聚居地,东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汇,整个村子山水环绕,绿色相拥,环境优美,有“南中国的画里乡村”的美誉。走进围龙屋,凹凸不平的地板、饱经沧桑的墙体让人很容易感受到历史沉淀的力量。在老屋内,我们了解了苏东坡世谱、围龙屋结构设计等知识。漫步山脚河畔,嗅一抹客家酒香,我们便开赴下一站——梅州。

1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有名的“世界客都”。我们首先参观了东山书院。该书院是梅州市历史悠久的书院之一,位于东山中学旁边,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式建筑。时值日落时分,门上“东山书院”四个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引人注目。走进书院,穿过屏风,我们便来到它的主体部分。典型的围龙屋型、浓郁的书香气息、虔诚的高考祈福,无不体现着客家人对知识、对改变命运的迫切渴望。登上三楼鸟瞰,书院全貌尽收眼底,微风从梅江河上的状元桥方向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

    离开书院,我们来到了留馀堂。留馀堂是作家张资平的故居,坐落于梅州市嘉应学院内,“一正两横”,亦是典型的围龙屋结构。张资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的作者,亦是新文化运动中封建文化的反对者、自由恋爱的倡导者,但同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同学们默默地看着资料介绍,在对一代文人自我堕落惋惜的同时,也陷入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深思。
    第二天,我们前往叶剑英纪念园学习考察。叶剑英纪念园坐落在梅县区雁洋堡,依山傍水。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叶帅的铜像。纪念馆共分为四个展厅,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叶剑英元帅为党、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既有实物展示,也不乏图文并茂的资料介绍。同学们细心浏览、认真阅读,对叶剑英元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人格肃然起敬。

1

    随后,我们来到了我们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济济楼。济济楼是由富商陈济轩于1936年动工兴建,是按堂横组成的三堂六横一枕杠的两层楼房建筑。水泥柱子、条石门窗、红砖厅堂、雕梁画栋,显得雄伟而高雅、传统而清新。 

1

    充实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通过本次历史现场教学活动,同学们对南粤文化,特别是客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同时,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