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系主任朱崇科教授讲授《鲁迅小说中的英雄话语》

111

Body

     秋水日潺湲,山色倚晴空。9月30日上午,中文系(珠海)系主任朱崇科教授为我系本科生开展了题为《鲁迅小说中的英雄话语》的思政课。这也是系主任“第一课”的规定动作。
    朱崇科教授首先以“荆轲”为例,揭示了英雄本身固有的悲剧性,引入英雄话题。接着从英雄定义、英雄气质及对英雄的剖析和批判三个方面具体论述“鲁迅小说中的英雄话语”。

111

    何谓英雄?朱教授指出,当今社会有人喜欢扮演英雄,大奸似忠;又有许多人更崇拜成功的英雄,而鲁迅先生及其作品中的英雄气质更加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好抱打不平、同情弱势群体、铭记同道牺牲、以笔为旗惩恶扬善,鲁迅先生的性格中不乏英雄气质,而这种英雄气质中还囊括有文化英雄维度,他既是伟大的革命家,亦是一名优秀学者。鲁迅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英雄视角观照,是自身英雄气质的反映和投射,是文化精神和身份确认的结合体。终其一生,虽道阻且长,但鲁迅先生从未放弃过英雄梦想,而是以更加韧性的方式前行。
    朱教授结合鲁迅的作品,立足文本论述了这一论题。英雄书写在鲁迅的文本世界中至关重要:宏观上致力于英雄形象的再造;微观层面上将鲁迅先生内心的英雄外化,以此安慰同道,最终实现为英雄们“立言”的实践。朱教授围绕“个性与创造”和“实干与牺牲”两个方面深度挖掘了英雄气质的内涵,强调有勇有谋有格局、胸怀苍生幸福安危才是真正的英雄气质。

222

    时势造英雄,亦能阻挠英雄,英雄气质本身就包含了具有繁复张力的对立双方。“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英雄泪无疑是英雄在拯救世界中遭遇的挫败感的产物;而掺杂虚假因素的英雄,无外乎英雄符号的借用和滥用英雄权限两种。
    朱教授最后总结道,鲁迅小说中的英雄话语可以划分为状描、剖析英雄气质和书写、投射自我的英雄泪两个层次,通过英雄话语的文本实践,鲁迅先生实现了自我英雄情结的表达,诠释了自己再造和“立人”的社会理想。

333

    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英雄话语的论述,朱教授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远大目标,从鲁迅的英雄气质中汲取力量,立己立人;做到垂范、律己、利他,纵是屡败,亦要屡战,永不放弃。而这种英雄气质某种意义上说和中国共产党的气质心神相通,因此我们每一个个体要追求卓越,在新时代党的领导下奋力前进,做一个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文珠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学校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