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术沙龙第二十五讲 :疑问词连锁句的句法结构及语义解释

22

Body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青年学术沙龙第二十五讲——《疑问词连锁句的句法结构及语义解释》,于2018年11月12日晚19时在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5号104会议室进行。主讲人张晨迪博士,是本系博士后,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主要致力于现代汉语句法学、语义学以及中日对照研究。本场讲座由邓菀莛博士主持,贾智副教授和徐俊刚博士担任点评人。

11

    张晨迪博士首先介绍了句法结构的概念,指出语音虽然是线性的,但句子是有结构的,也就是说,句子的排列表面上看是线性的,但内部是有结构的,同一句子的歧义性可由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来解释。语言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在追求语言的科学性的研究中,很多时候会假设不发音的(phonetically unrealized)/隐性(covert)的要素,但这种假设要有简洁性、经济性,在一种语言之内要有系统性。此外,语言理论研究还经常采用形式化的表示方法,以帮助我们更加精密地追求语言科学的真面目。

22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复句,前一分句中包含有疑问词,后一分句中也包含有疑问词,且它们所指示的对象是相同的。虽然疑问词的指示对象具体不定,但前后两个疑问词必须呼应,这类句子就是“疑问词连锁句”。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汉语中。关于疑问词连锁句的探讨已有不少前期研究,Cheng & Huang (1996)最早对疑问词连锁句提出了驴子句(donkey sentence)的分析,并用全称量化词和变项的关系对疑问词连锁句作出了解释。之后很多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如Chierchia (2000)提出应将疑问词分析为不定代词(indefinite pronoun),而不是变项。而这个方案也受到了质疑,Bruening & Tran (2006)、Luo & Crain (2011) 认为,汉语的疑问词不是pronoun,而是R-expression。

     针对以上前期研究存在的问题,张晨迪博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她转变思路,认为疑问词连锁句是一种同一性陈述(equality statement),前后分句中的疑问词通过这种同一性陈述,最终二者在语义解释上具有了相同的指示对象。这种新的分析避免了Cheng & Huang (1996)分析面临的问题。她又采用上山(2015)“句法语义论”的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每两个要素合并(Merge)一步都表示出当前的语义表达式,句法运算完成时,句子的结构与语义表达式同时产出。这种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疑问词连锁句这类“句子的表面结构与实际的语义表达式差别较大”句子的问题。同时,该分析是在整体考察汉语疑问词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的,避免了Luo & Crain (2011)借用英语的句式与分析方法分析汉语的弊端,还原了汉语疑问词连锁句本来的句法结构与语义面貌。她还指出,确实有一些句子倾向于作全称量化解读,但事实上有一些句子倾向于作存在量化解读。疑问词连锁句在语义解释上具有的全称量化解读或存在量化解读是语境和语用作用的结果,而不应是句法结构决定。

    贾智副教授与徐俊刚博士分别对演讲作了点评。贾智老师指出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总体趋势,已经从以往运用欧美理论来解决我国的语言学问题,转变为要对欧美理论有所纠正和发展,要有我们自己的语言学,因而做理论研究很有发展潜力。但在使用语言学原理进行研究时,要注意验证理论,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指出。徐俊刚老师结合文章中所举的具体例子,建议在疑问词连锁句的分析上应加重笔墨,进行更清晰、更深入的论述,同时建议全文对中英文术语的括注应统一规范。邓菀莛老师也从适应学术规范、学术研究的规划、教学技巧等方面谈了个人看法。

    本次学术沙龙第一次尝试引入“学生与谈人”,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到学术讨论中。参与讨论的两位2016级同学就文章中某些内容的表达、当下语言学研究的特点、“岛效应”、汉语研究能否像印欧语系研究那样有突出的形式化特点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与张晨迪博士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33

     最后,系主任朱崇科教授对讲座做了总结,他认为张晨迪博士的讲座很精彩,深入浅出,将语言学句法中复杂的东西讲得很精致,让人很有收获。同时,他对让学生做与谈人的尝试予以肯定,表示这其实也是中文系(珠海)“鲁迅班”实践培养学术人才的举措之一,今后将继续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