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域外汉籍研究工作坊”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

11

Body

    2018年12月7-9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了第一届“域外汉籍研究工作坊”。8日上午,中文系(珠海)系主任朱崇科教授在开幕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来自各地专家学者的欢迎,并向学者们介绍了朝气蓬勃的新建院系——中文系(珠海)。中文系(珠海)与中文系(广州)是平行共存,学科共享的关系,形成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格局。它的招生影响力不断扩大,教职工团体和科研人员团队也在发展,三个科研大平台正在建设,而跨学科的培养方式、前沿讲堂等五类讲座、历史现场教学等活动将中文系(珠海)与其他院校中文系区别开来,这都表明了中文系(珠海)的特色是国际化、现代化、个性化。他指出,从建系以来,中文系(珠海)每年最少有五场会议,包括可能的国际会议和国内大型会议,但必定有几场工作坊(workshop),这种国际化的方式就是努力追求会议的学术性而减少不必要的附加功能。此类会议往往发表、讨论非常充分,而且设有评议制度,平等对话。他对以往中文系(珠海)举办的会议表示肯定,接着指出本次“域外汉籍研究工作坊”就如下四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1.域外汉籍研究的视野与方法;2.域外汉籍文献及其文字研究;3.域外汉籍文献及其音韵研究; 4.经典文本的传承与流变。他还介绍了这次工作坊的主要负责人系主任助理贾智副教授和姚鹏举博士,域外汉籍研究是他们的强项。他对中文系(珠海)硬件的完善作了展望,并邀请各位专家学者明年到中文系(珠海)的独立大楼参加第二届的工作坊。最后,他祝愿各位专家学者在为期两天的学术讨论中卓有成效。

11


    本次会议共分两个会场,上午第一组,徐俊刚作了题为《日本宁乐美术馆所藏中国战国时代古玺印选释》的分享,紧接着是李宁的《<唐话纂要>同字异读现象试析》、唐均的《<三国遗事>引<东都成立记>所载九韩考》和贾智的《汉字发展史研究与日本古辞书》,第二组则是金荣镇的《 李廷龟 (1564-1635)的中国使行诗文和明人交游研 究》、叶杨曦的《明治时代游华汉学者心目里的中国——以汉文中国行纪为中心》、徐梁的《野口宁斋<三体诗评释> 与日本明治时期的唐诗学》和姚鹏举的《嵯峨天皇为日本“填词之开山祖”说献疑——读神田先生<日本填词史话>札记之一》。下午第一组,李春红作了题为《民国时期韩国汉语会话教科书疑问句研究》的分享,此外,还有李小龙的 《<唐才子传>版本检讨》、汪鹏的《仓石武四郎 <仪礼疏考正>考论》、赵昱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孤本<格斋赓韵宋贤诗>文献价值初探》、甄芸的《清代御制典籍在东亚的流播——以 <佩文斋泳物诗选> 为典型个案》、郑林啸的《<纂隶万象名义>校读札记》、路志英的《日藏汉文字书 <节用集>文明本的研究》、范文杰的《日本古辞书<运步色叶集>及其研究价值》,而第二组则是侯荣川的《日本所编明人诗文选集与中国诗文的传播接受》、李兰芳的《从畅销书到畅销书——论竹添氏<评定笺注古文辞类纂>的成书与价值》、张淘的 《道之外岂有文:苏轼古文在江户时代的接受与批评空间》、左江的 《政敌的共同选择——朝鲜文人次杜诗研究之一》、安生的《韩愈诗歌在朝鲜朝诗学中的取径理路——以 <南山诗>的经典化为中心》、许放的《近七十年韩国陶渊明研究综述》。

44

 

22


    在9日举行的圆桌会议上,各位学者对域外汉籍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人民大学的郑林啸老师针对日本古辞书中的注音注释,介绍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中山大学的贾智老师强调了日本古辞书性格的复杂性,介绍了调查日本古辞书的经验方法。结合着贾智老师的话题,侯荣川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在搜集日本所编明清诗文选及相关诗学材料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版本问题和文本中的文献标识符号,并具体总结了在搜集文献方面的一些经验。侯老师的总结讲述引起在座众多学者参与讨论。韩国成均馆大学的金荣镇教授介绍了韩国相关的域外汉籍的研究状况,介绍了《韩国文集丛刊》之外的韩国经、史、子部的古籍出版影印状况。金老师讲述了这次参会的感受,认为中国学者对韩国方面的域外汉籍研究不及在日本方面的研究深入,希望能加强研究。中山大学的许放先生同时总结了韩国的域外汉籍研究状况,并提出日韩学者对“域外汉籍”定义的不同观点。相关话题引出了对域外汉籍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并对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教授所强调的理论与方法的自觉以及新材料盖新房子的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