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工作坊在中山大学(珠海)成功举办

1

Body

      2019年5月10-12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工作坊”。根据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戮力打造跨区域、跨学科、跨文化的华文文学研究平台和国内外学术重镇,本次工作坊重点聚焦于东南亚区域的华文文学深度研讨。
      在开幕致辞中,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系主任朱崇科教授首先对本系的招生规模、师资阵容以及科研平台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今年9月,我们将实现本科生四级并存的满格培养。预计到2021年,我系拥有教授副教授40名、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60名。”从科研角度出发,本系重点建设华文文学及文化研究、中西文论与文化研究、古典学术研究3个科研大平台。他强调,“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涵容于华文文学及文化研究平台。从我们自身研究的角度来看,虽然我们非常年青,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特色和梦想。中文系(珠海)的华文文学研究团队绝非亦步亦趋国内有关研究,而是强势推进:1、此方向的师资全部具有国际背景和在地视野;2、丰硕成果与锐利问题意识,今年将出版4部华文文学研究专著。我们尊重传统和学术大家,也培养骨干、提升中坚力量,更希望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和诸位同行一起更新研究范式。我们提携后进,工作坊特别设立了(优秀)研究生专场,同样严格要求也细心呵护,让他们感悟传承学术,也新莺自在恰恰啼。”

1

      接下来,分场研讨中,罗鹏(美国杜克大学)、辛金顺(马来西亚作家)、李树枝(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曾维龙(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国际学者,苏永延(厦门大学)、王小平(上海师范大学)、陈庆妃(华侨大学)、易淑琼(暨南大学)、颜敏(惠州学院)、刘征(宁夏医科大学)等国内学者,以及本系的朱崇科、陈洁、马峰、梁立平、李君君、王路等师生,分别围绕“‘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互动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理论反思”“东南亚华文文学比较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国别研究”“东南亚华文作家作品论”等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交流。
      经过为期一天半的热烈研讨,朱崇科教授在闭幕总结中指出,本系每年都举办四至五场工作坊或研讨会,尤其重视“工作坊”的小规模精深研讨。本次工作坊很好地呈现了大会所倡导的“跨域”“对话”“经典”的核心理念,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等地的华文文学都有深层剖析。他指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需要不断地范式转变,同时需要兼备高度的“问题意识”,在第一手资料的文献使用、历史现场感的本土培养、学术理论的话语建构、跨学科研究的多重视野等方面都需要提升。“期待年青学者不断反思,共享知识,做好学科,在华文文学的学术话语、学术理论层面反哺其他学科,进而齐心协力做成伟大事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