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 | “心灵涤荡: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精神谱系与创作变迁”工作坊将在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召开

Body
根据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为戮力打造国内外领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华文文学研究平台,将于2019年11月23、24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精神谱系与创作变迁”工作坊。本次会议将围绕着“中国现代文学再解读”“中国现代文学与战争”“ 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 戏剧、戏曲与现代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 世界华文文学与文化”等议题进行研究交流。

会议议程
2019年11月23日
开幕式 (13:00-13:20):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系主任朱崇科教授致开幕辞
主旨发言(13:30-14:10):徐行言(西南交通大学)《从<文化偏至论>看鲁迅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
大会发言(14:30-16:30):
1.黄开发(北京师范大学);评议人:陈 洁
《言志派文论的核心概念溯源》
2.陈 洁(中山大学);评议人:黄开发
《论鲁迅在北京的四次位移与文学生产》
3.张春田(华东师范大学);评议人:余夏云
《“四五”一代的阅读史与精神经验初探——以叶兆言的外国文学阅读为例》
4.余夏云(西南交通大学);评议人:张春田
《近代情动:<恨海>与破碎的自我转向》
2019年11月24日
小组发言第一场(8:30-10:10):
第一组:中国现代文学再解读
1.王雅鸣(青岛理工大学);评议人:李雪莲
《知识分子的“失意”与“得意”——论汪曾祺“审美化民间”背后的精神困顿》
2.李雪莲(中山大学);评议人:王雅鸣
《再谈沈从文的“希腊小庙”说》
3.黄 诚(扬州大学);评议人:郭 超
《论民初扬州通俗作家文学创作中的的平民意识及其地域文化资源》
4.郭 超(中山大学);评议人:黄 诚
《“言志”与“载道”之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品文”“杂文”道统之争》
第二组:中国现代文学与战争
1.隋 艺(深圳大学);评议人:高翔宇
《国共内战时期,知识分子眼中的东北局势:以<观察>为文本》
2.刘 罡(名古屋大学);评议人:隋 艺
《日本战后对于伪满开拓团的叙述变迁―以黑川开拓团为例》
3.高翔宇(中国政法大学);评议人:刘 罡
《性别、战争与国族的变奏及书写——以关露为中心的考察》
第三组: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
1.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评议人:李小平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中国知识界的左右之争》
2.李小平(圣都中学);评议人:李钧鹏
《边缘地带的革命——“太上学术共享社区”的建立与发展》
3.唐诗人(暨南大学);评议人:邱晓丹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神使命及其反思》
4.邱晓丹(中山大学);评议人:唐诗人
《1940-70年代文学英雄书写的嬗变——以党的文艺政策为线索》
小组发言第二场(10:30-12:10):
第四组:戏剧、戏曲与现代文化
1.薛英杰(南开大学);评议人:吴冠达
《西方明清男风研究中的文化误读》
2.吴冠达(南方科技大学);评议人:薛英杰
《胡须的反抗:梅兰芳的胡子与民国男旦的“阳刚之气”》
3.贾力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评议人:韦哲宇
《<茶馆>与老舍的新尝试》
4.韦哲宇(广西艺术学院);评议人:贾力苈
《革命传统、文明冲突和二十世纪末的“新左派”话剧》
5.李东东(上海师范大学);评议人:郭 超
《中国京剧选本的副文本广告》
第五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
1.赵 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评议人:王子健
《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谱系中的个体——论蔡元培神话》
2.王子健(北京师范大学);评议人:赵 静
《从“半侬”到“刘复”——刘半农的笔名和他的文体》
3.冯骏豪(深圳大学);评议人:蔡 洁
《成素分析——劳思光面对文化冲突的回应》
4.蔡 洁(中央民族大学);评议人:冯骏豪
《国难下的儿童修学旅行与儿童主体性身份的建构》
第六组:世界华文文学与文化
1.刘亚群(南京大学);评议人:翟莉滢
《爱的症候——论黄锦树小说中的“中国性”的认同》
2.翟莉滢(上海体育大学);评议人:刘亚群
《1930年代粤语电影的三种传播维度》
3.胡星灿(中山大学);评议人:马 峰
《技法·现实·文学理想:马华科幻文学的创作动机考察(1957—2015)》
4.马 峰(中山大学);评议人:胡星灿
《“东南亚鲁迅学”的本土建构——从<鲁迅在东南亚>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