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珠海)党委委员朱崇科教授为本科生上党课

中文系(珠海)党委委员朱崇科教授为本科生上党课

Body

        2017926日上午,中文系(珠海)党委委员、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朱崇科教授为20162017级本科生开展主题为《广州鲁迅的革命辩证》的党课。

党课照片

        朱崇科教授指出,鲁迅跟民国时期的“革命策源地”广州无论是表面上看来还是实际交往上都有太多的革命关联:无论是其入校前中共广东区委的不懈努力,还是入住中大后革命青年们对这位革命/文化先驱的热烈亲近;无论是亲自经历1927年“四一五”大搜捕与屠杀,还是巧于应对、借古讽今,出席广州教育局暑期举办的演讲会,等等。针对前人研究,朱崇科教授有自己的判断,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广州之行之于鲁迅的意义,尤其是,我们不能单一化广州时期鲁迅的革命思想。

        朱崇科教授主要从两大层面展开论述:一是鲁迅的外部环境——遭遇广州:从印象到沉思。鲁迅在广州的时间不长,但鲁迅的锐利与细致总让他可以发现与众不同的现实人生,他对广州的感受也是如此。总体而言,他对广州的批评多于褒扬,这当然比较符合他一贯的犀利批判风格,但更关键的却在于他批判背后的真义;同时,在此间我们也可能还原一个和“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刻板革命印象不同的,更细腻、有“趣味”的鲁迅。接着,朱崇科教授由浅入深逐步分析鲁迅的广州革命角色:1鲁迅是深谙革命的辩证法的,革命和反革命之间其实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有着巨大的流动性和变换性。如果说“红中夹白”是鲁迅对广州革命现象的形象总结,那么类似于“奉旨革命”的结论其实已经点明了革命中存在的反动性和消极性。2鲁迅指出了革命的未完成性、借着对节日的纪念,鲁迅指出也要维护革命的果实,使其有可持续发展性。鲁迅也强调他一以贯之的认真做事的态度与风格,他也批评革命事业中的某些游戏化倾向。

党课照片

        朱崇科还论述了鲁迅自身内部的转型——自省与转型:进化论的瓦解及其他。一方面,鲁迅通过演讲进行表述:在香港的演讲重在破旧,而在广州的系列演说则展现出从立新到沉潜的风格。另一方面,鲁迅的进化论发展在广州前后也有自己的风格。鲁迅在广州的经历成为鲁迅生命中不容忽略的一段体验与回忆,同样对其革命思想的流变也不无助益。当鲁迅身处广州时,他有其独特的观察体验方式,也有其敏锐的批判和沉思视野。

        在演讲过程中,朱崇科教授结合鲁迅的革命观和告诫等精深论断循循善诱,引发同学们的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革命?鲁迅和孙中山先生的契合点何在?在新时期我们如何更好地继承并发扬这种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领导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结合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朱崇科教授特别劝勉本科生学子们要立志高远、严于律己、持之以恒,借助中山大学的宏阔平台以及中文系(珠海)的活力滋养,为实现小我理想、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以及大我的为国栋梁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