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术沙龙第十九讲:唐代字样学著作在日本佛经注释书中的传播

Body
5月14号晚,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在海滨红楼15号一楼会议室举行青年学术沙龙第十九讲,由贾智副教授为我们讲授《唐代字样学著作在日本佛经注释书中的传播》,点评人是姚鹏举博士和张晨迪博士。贾智副教授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得博士(文学)学位,目前致力于大型人文类数据库的开发和推广,基于日韩资料的音韵学、写本学、佛教学研究、日写本《玄应音义》校录及研究。
贾老师首先介绍了唐代字样学的研究内容及其成果。贾老师引用李景远先生(韩国汉阳大学教授)的论文,指出字样学是中国文字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又称为“正字学”,广义的字样学指“历来对各个体系的汉字所进行的所有文字整理的学术”,狭义的字样学指“隋唐兴起的厘正楷书形体笔画的正讹而拟定用字标准的学术”。字样学自隋兴起,至唐得以进一步发展,它的发展和初唐开始的考订儒教经典运动密不可分。唐代的字样学著作包含有颜师古撰写的《颜氏字样》、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张参的《五经文字》、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等。贾老师重点介绍了颜元孙的《干禄字书》,他介绍了《干禄字书》有“湖本”和“蜀本”两个版本。《干禄字书》的体例有四方面的特点:1.全书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2.将同一文字的不同字体分为“正通俗”三个字级;3.对同一偏旁的文字“只举一例”,避免重复;4.辨析因字音字形相近而可能混用的“别字”。贾老师指出,《干禄字书》这种体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与韵书、字书以及其他字样学著作并不相同。另外,《干禄字书》现存主要有一些拓本(故宫博物院所藏本),刻本(清代的后知不足斋本、日本的官版和泉屋本等)。

其次,贾老师着重向大家介绍了日本有关唐代字样学著作的记录和日本佛经注释书引用日本有关唐代字样学著作的情况。《日本国见在目录》(藤原佐世(847-898)撰)记录了平安前期为止日本所保存的汉籍目录,该书对唐代字样学著作《颜氏字样》《五经文字》《干禄字书》《群书新定字样》等均有记载,这说明至少在平安前期为止这些字样书已东传日本。接着,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佛经注释书,特别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典音义《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以下简称:《私记》)。该书是小川雅人氏家藏本,是在日本奈良末期,日本僧侣为解读《华严经》而编撰的。目前主要有两种影印本,其中包括中国学者罗振玉先生在1940年影印出版的《古写本<华严音义>》(墨缘堂出版)。贾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罗振玉先生将《私记》借回中国的来龙去脉,引述罗振玉先生为该书所作序文,强调该书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私记》还记录有“武则天文字”,这些都极为珍贵。贾老师介绍说,小川本《私记》附有“信”字阳刻朱印,目前东大寺(日本华严宗的大本山)中很多与《华严经》有关的古书上都有该印章,这说明《私记》曾藏于东大寺,其内容真实可信。
接着,贾老师详细介绍了他本人关于《私记》的相关研究工作。他强调,据日本学者的考据,《私记》参考了唐慧苑的《新译华严经音义》、日僧编辑的《新华严经音义》、唐玄应的《一切经音义》、梁顾野王的《玉篇》等四本文献。贾老师的工作主要是对《私记》逐条进行校录,确认《私记》的各个注释都来自于哪部参考文献,在此过程中,贾老师发现《私记》参考了《干禄字书》等唐代字样学著作。贾老师讲到,《私记》采用了两种注释方法:A.列出经文中的字词,再参考资料添加注释;B.将资料中相关内容直接照抄。关于《私记》具体参考了哪本字样书,他提出了两个假说:1.《私记》参看了《干禄字书》;2.《私记》参看了与《干禄字书》同源的唐代字样书。贾老师认为假说2是正确的。他发现《私记》关于字体的记述虽与《干禄字书》十分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认为其更有可能是参看了《颜氏字样》或者《群书新订字样》。最后。在谈到该研究的学术意义时,贾老师讲到,日本学者普遍认为唐代字样书是在平安时代(794-1185)传到日本的,而本研究证明了794年成书的《私记》在其编撰初期就已引用了唐代字样书,这说明唐代字样书在794年以前应当早已东传至日本,它的研究将该类汉籍东传日本的时间提前了200年左右。最后,贾老师在介绍唐代字样书特别是《干禄字书》在日本的影响时指出,《私记》之后的许多日本注释书都参考了《干禄字书》,也因此在江户时代官版《干禄字书》得以出版。

在点评环节,姚鹏举老师注意到由于慧琳撰写的《一切经音义》就引用了字样学著作,所以提出了“《私记》有无引用其它佛典音义,而不是直接引用唐代字样学著作的可能性”的疑问。贾智老师指出,姚老师的观点非常具有启发性,值得进一步思考,但就《私记》参看其它佛典音义的可能性来说是非常低的。张晨迪老师就贾老师关于“《私记》参看了《颜氏字样》《群书新定字样》”的观点提问,她问道,现如今《群书新定字样》《颜氏字样》都已失传,上述关于《私记》的参考文献的观点是如何判断出的。贾老师指出,一些韵书、字书对《颜氏字样》《群书新定字样》的内容有一些记载,通过人文数据库的资料可将其搜集起来并进行研究。此外,主持人邓菀莛老师及在场的同学们也畅所欲言,向贾老师了提了很多问题并一一得到贾老师的耐心回复。
最后,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朱崇科教授对这次讲座进行总结,青年学术沙龙十九讲办下来是越办越好,令人欣慰。朱教授指出,贾老师作为一个留学日本多年的中国学者,苦心研究古日语并在日本顶尖期刊多次发表其研究成果,十分难能可贵,以副教授引进贾老师来到中文系(珠海)是正确的选择。贾老师既具有日本学者脚踏实地、悉心考据的研究风格,同时也兼具生发点染汲取西方理论思考的贯通视野。通过贾老师的讲座,朱教授强调中文学科的研究可以是跨学科的、国际化的,他对同学们提出殷切希望,鼓励同学们要兼具扎实的中文功底与国际化的思路,中西合璧,成为具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新型中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