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学子讲坛第五讲:何为学术

11

Body

      3月22日晚,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于教学楼举行了向学学子讲座第五讲——“何为学术”。本次讲座面向2018级的同学们,主讲人为我系特聘副研究员邓菀莛。邓老师于中山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文艺研究》《学术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另撰述著作一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
      讲座伊始,邓老师通过对“书评”向“小论文”写作转换的阐述,强调了中大发展与国家发展转向相适应的大方向。本次讲座主要围绕四部分进行——关于学术,学术品质,学术自主,学术规范,邓老师对各部分内容都作了详尽的阐述与说明,以期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启发。

11


      关于学术方面,邓老师在大略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学科后,强调了人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并着重指出了中文系学生应如何修炼精神、文化、教养。同时,邓老师以中山大学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的学脉、师传、责任、社会声誉及自身读书经历,进行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交流,希望同学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标准指导自己,激励自己,且尤其强调要培养“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启发自己的灵性,修炼自己的潜能。至于如何修炼提升,邓老师从学术品质方面,就理想、信念、实践、坚忍以及如何条理化地处理生活、放空自己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邓菀莛老师围绕“经典与引导之始”“阅读与方法之要”“思维与训练之重”三方面,提出了学习技法的建议。就读书内容而言,邓老师引用桑兵教授所说的"各种学问均有基本典籍,熟读大书,又知渊源流变和条理脉络,即可执简繁",强调要以经典为原点和坐标,建议同学们结合我系所推荐的"小论文书单",来设置自己的阅读书单。就读书方法而言,邓老师认为,阅读是思考研究的基础,从阅读经典来训练起步,可以形成很好的知识坐标,而主动进图书馆博览群书则是至为关键的;她又具体从读书的点与面、反与复、精与泛、沈与潜四个角度,分别以文学史的阅读、具体作家的阅读、特定文本的阅读作为具体实例,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同时,邓老师就阅读中面临的知识障碍、文化隔阂等问题进行梳理,建议同学们读书可从内容、情节的阅读渐进至脉络的掌握,以训练思维,形成深度阅读。而就大一学生的思维与训练问题,邓老师认为,阅读中要有问题意识,可以通过查找重要刊物及学者的重要文章这一途径,来帮助思考与解决问题。就此,邓老师特别建议大家去阅读与尝试写作研究综述。通过综述的阅读,一方面能够快速掌握目前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另一方面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并发现可供自己以后著手研究的空间。因此,就研究综述如何写作这一问题,邓老师从横、纵两方面,以二篇综述文章为例,做出了简要分享与回答。
      在学术规范方面,邓老师提出,要充分利用各种学术平台,正视与客观评定前人的学术贡献。而大一学生应学会在知网查询相关文献,以了解目前已有研究,避免在写作时做重复工作。同时,对于学术论文的行文格式,邓老师就题目、摘要、关键词作了介绍,提醒大家在大一时就应做相关留意与尝试。最后,就学术不端、学术剽窃等问题,邓老师重点从抄袭的各种角度做说明,提醒大家入门须正,取法须高,要珍惜自己的治学资格,依循学术规范,从严要求自己。

22


      讲座尾声,来自师长的教诲发自肺腑,令人深省。在与同学的互动交流中,邓老师指出,学术训练的意义不仅在于学术本身,更在于使人拥有清醒的头脑,纯粹的思想和丰盈的内心,唯有如此,方不负大学的苦寒磨砺。
      “学在中大,追求卓越”,本次向学学子讲座顺利结束,相信秉承着师长的寄语,同学们有朝一日定能从初生雏鸟成长为展翅大鹏,而中文系(珠海)亦能保持蓬勃的新生力量,向上的积极精神,正直的精神面貌,走上特色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