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坚立副教授主讲中文系(珠海)“名家讲坛”第十七讲

Body
2019年5月7日下午2:30-4:30,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名家讲坛第十七讲于红楼15号一楼办公室举办,主讲人为黄坚立副教授,讲题为《南洋华侨华人的脐带:孙中山名言“华侨为革命之母”辨析》。讲座由中文系(珠海)系主任朱崇科教授主持。
黄坚立副教授师从王赓武教授,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任该大学亚洲研究所与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战时陪都重庆的地方治理、新加坡华社与中国的关系研究等。著有《国家历史的编写:新加坡及其往事》等。
首先,黄坚立副教授就讲座选题及其研究背景作了介绍。他指出,在近百年追述南洋华侨华人、孙中山和中国革命风云这三方面关系的过程中,“华侨为革命之母”成为最典型的评语之一。接着,他考证了“华侨为革命之母”的来历,辨析其影响持续力及在不同时代的内涵变化与意义发展。

黄坚立副教授认为,孙中山所有的演讲与著作中,没有说过或写下“华侨为革命之母”这七字名言。孙中山在五个不同的场合,用过这七字名言的意译。这些场合都是在1916年至1923年之间,而非辛亥革命之际,且是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黑暗军阀时期为大前提的。而来自美国旧金山《少年中国晨报》专刊封面的孙中山的这七字题字,是经字迹收集剪贴而成的,也是孙中山评论华侨贡献的一种意译表达。随后,黄坚立副教授溯源与分析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这七字名言的运用与叙述。

最后,朱崇科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黄坚立副教授的讲座,认为这场讲座既具有宏观的研究视野,又能结合丰富、充实的文献加以条分缕析,论证深入独到,并且也以相关文学文本加以佐证。本场讲座推进了中文系(珠海)师生于史学方面的知识交流与学术借鉴,也帮助师生加深了对海外相关领域研究的认识。最后,参加讲座的师生,也针对新移民、文化中国、同盟会和维新派海外研究与文献整理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