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术沙龙第三十二讲:狄奥尼索斯的抉择:从《蛙》到《悲剧的诞生》

1

Body

      5月20日晚上7点,中文系(珠海)“青年学术沙龙”第三十二讲在海滨红楼15栋一楼会议室进行。本次沙龙由叶然博士主讲,题目为“狄奥尼索斯的抉择:从《蛙》到《悲剧的诞生》”。

1

      叶然老师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7月起任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副研究员。叶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柏拉图诗学和尼采美学。本次沙龙邓菀莛博士担任主持人,洪晓纯博士和李雪莲博士担任评议人,张斯淇同学担任学生与谈人。张文澍教授和刘静副教授、邱晓丹博士也参与了本次沙龙。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叶老师首先从感性角度介绍两种悲剧——市民悲剧与英雄悲剧。他举的市民悲剧的例子是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他举的英雄悲剧的例子则是金庸的《天龙八部》。叶老师剖析了《天龙八部》的情节,指出,书中萧远山的悲剧便是一个市民悲剧,因为他基于欧里庇得斯所谓“爱神的怨恨”而反复无常,而他的儿子乔峰的悲剧是一个英雄悲剧,因为他在民族大义乃至超民族大义面前绝不糊涂,尽管他绝不是没有动人的爱情。随后,叶老师从理论角度定义“英雄悲剧”。他指出,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定义就是以英雄悲剧为范本,在这个定义中,“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通过怜悯和恐惧来完成对这同一些感受的净化”。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叶老师对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蛙》进行了情节解读。他指出,要理解这部戏剧后半部分“三大悲剧家在地府里争夺悲剧之王的宝座”的情节,就必须先理解前半部分“狄奥尼索斯和克珊提阿斯在地府门口的挨打比赛”的情节。正是这场挨打比赛使得狄奥尼索斯从一个仅仅渴望独自阅读市民悲剧(欧里庇得斯)的公子哥,变成了一个渴望用英雄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挽救城邦危局的“准英雄”。总体上,《蛙》传达了“英雄悲剧相对于市民悲剧具有政治优先性”这个文学理念。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叶老师指出,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认为,英雄悲剧(当然,这是尼采重新界定后的英雄悲剧)应该在所有层面都压倒市民悲剧,这是尼采与阿里斯托芬尤其不同之处。《悲剧的诞生》重述了《蛙》中的悲剧之王的争夺赛,但尼采以狄奥尼索斯的名义明确地将悲剧之王的称号赋予埃斯库罗斯。这不是因为尼采不理解阿里斯托芬,而是因为尼采不相信阿里斯托芬和索福克勒斯共同相信的平和性情。

      演讲结束后,评议人李雪莲老师和洪晓纯老师提出“《悲剧的诞生》与狄奥尼索斯的抉择之间有何关联?”“‘非政治层面’到底指什么?”等问题,叶老师回应道,将《悲剧的诞生》与狄奥尼索斯的抉择关联起来,是为了提出一个问题:尼采是否小看了阿里斯托芬?在古希腊人的理解中,英雄与市民的区别首先在于体能和性情等方面,而不是道德。用尼采式的说法,道德是一个“现代的、太现代的”语汇。至于“非政治层面”指“亚政治层面”(如家务和婚恋)和“超政治层面”(如宗教和哲学)。

      作为学生与谈人,张斯淇同学提出如下问题:悲剧性过失与悲剧行动之间是何关系?在裁决悲剧之王的争夺赛时,酒神采用了何种理解?叶老师回答道,最好的悲剧行动是突转和发现同时出现,而发现的对象就是悲剧性过失。另外,“命运说”消解了“过失说”,但这两种理解都是阿里斯托芬之后的时代的产物。在开放讨论环节,叶老师通过评议相关研究文献对张文澍教授所提到的 “《蛙》的严肃性”进行回答。

1

      九点,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师生们仍然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