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强教授主讲中文系(珠海)“名家讲坛”第十八讲

Body
2019年6月14日晚上7:00-9:00,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名家讲坛第十八讲在红楼15号一楼办公室举办,主讲人为孙克强教授,讲题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雅俗之辨》。主持人为屠友祥教授。
孙克强教授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词学、清代词学。著有《雅俗之辨》《清代词学》《清代词学批评史论》等论著。
孙克强教授首先谈到雅俗之辨的重要性。他指出讨论雅俗之辨,首先应厘清雅俗范畴的基本内涵。

讲座的主体部分对儒家的雅俗观和道家的雅俗观进行阐释。
儒家的雅俗观从文学思想上分为三个方面:立意的雅正、体裁的雅正、语言的雅正。孔子对“雅正”的态度核心在“礼”的要求,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雅正具有明确的和相对稳定的典范和标准,便于学习、掌握。儒家雅正观有其积极意义和局限。
道家的雅俗观可从老庄精神、魏晋风度、诗学超凡脱俗的境界来理解。老子强调“我”与“众人”“俗人”的对立。庄子表面“从俗”,精神“脱俗”。魏晋名士的高雅体现在“异于人”。到唐代,诗学领域的超凡脱俗体现了道家的高雅境界。
孙克强教授总结高雅观念的特点,指出随着时代的推移,“小众”或可变为“大众”,“雅”变为“俗”,而艺术的发展永远是“小众”在领先。最后,他对自然美与人工美、文雅的特点进行了评论和反思。

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师生积极参与互动,气氛很热烈。探讨的话题有如何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价值判断层面和文学事实层面结合起来;用高雅来概括老子是否准确;从逻辑角度来说,用雅俗来概括中国文学,维度是否全面;儒道之间的着眼点是雅俗还是自然与人为的分离与对立的问题;道家是否做价值判断等等。
讲座结束,屠友祥教授对孙克强教授精彩有趣的演讲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