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珠海)第三届海内外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 顺利开幕

Body
2019年9月7日上午,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举办的“第三届海内外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顺利开幕。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近四十名博士生参加论坛。开幕式由我系博士生张灵馨主持,出席开幕式的有系主任朱崇科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王坤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凌逾教授以及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杨丹丹老师。
朱崇科教授致开幕辞,对各位远道而来的博士生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中文系(珠海)的师资力量、招生情况、人才培养、办学理念等作了简要介绍。朱教授表示,中文系(珠海)始终追求卓越,强调特色、开放、跨学科,大力发展绝不保守,愿意共享资源与平台。朱教授也表达了中文系(珠海)的野心与使命:引进更多卓越的教师,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中山大学的学科评估贡献力量,为世界的中文学科给予回馈,将学系建设成为国内最具国际化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最后,朱教授希望在座的博士生能在本次论坛中享受思想的碰撞与灵魂的升华。

合影留念后,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凌逾教授和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的王坤教授分别为大家作了名为“跨界的疾病志”和“当代文论对黑格尔的‘去’与‘续’”的讲座。
在第一场讲座中,凌逾教授认为,当下文艺对疾病志的再现不仅是如何再现的问题,更要思考由谁再现,什么角度再现,再现什么内容,如何省思等前瞻性问题。随后,她分别从“癌患面面观”、“城市、写作疾病”、“流行疫症与集体病”、“疾病书写的前世今生”四个部分展开对疾病书写的论述,并穿插细腻的文本解读以及精彩的影视片段。在讲座的最后,凌逾教授爬梳了疾病书写的前世今生,点出当代疾病志书写的多元化以及疾病跨界再现日益独特的必然趋势。

凌逾教授的讲座紧跟时代前沿,贴近生活实际,让博士生们感受了跨界研究的魅力。
王坤教授的讲座则是从生活小事入手,从理论高度对中西方文论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王坤教授在为博士生们带来的讲座“当代文论对黑格尔的‘去’与‘续’”中,以小见大,通过黑格尔影响力变化这个典型个案,呈现出了中国当代文论的学理建构对西方思想“续”与“去”的演变轨迹,探究了支配这种变化的学理。王坤老师在细致梳理了中西方文论史和思想史后,总结道:西方文论对黑格尔的态度,是一种以其为标靶的“去”;中国文论对黑格尔则“续”“去”交织。王坤老师认为,对于当代中国文论的学理建构来说,黑格尔为我国当代文论所接受的西学核心概念范畴如同一性、本质论、二分法等,提供了权威的学理支撑,影响至深至广,面对黑格尔,切不可盲从对黑格尔完全“叛离”的西学激进思潮,“告而不别”才切实可行。最后,王坤老师从先在性、后现代、同一性、差异性、把握对象的宏观视野与分析对象的辩证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学理建构方向进行了展望,也对在场博士生的治学之路提出了建议与期望。王坤老师的讲座视野宏阔、高屋建瓴、洞见深刻、深入浅出,博士生们受益匪浅。

讲座完毕,博士生学术论坛正式展开。接下来,各位博士生将展示各自的学术成果,并与评委老师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
期待各位青年学子展示自我,充分交流,享受学术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