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五年庆|岁月不居,华章待续——庆祝中文系(珠海)建系五周年

Body
根据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珠海市提升其城市“软实力”、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需要,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于2015年10月22日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崭新的平台,满载着希望与期许,更有着无限活力与可能。
走过五载春秋与冬夏,中文系(珠海)从稚嫩走向成熟,走向壮大,走向更远更高的未来。自成立五年来,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秉持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育人方针,以“跨学科、开放式、现代化”为目标,以“华文文学与文化研究”、“中西文论与文化研究”、“古典学术研究”三大平台为抓手,不断凝练发展方向、壮大平台建设,夯实专业基础、优化人才培养,倡导学在中大、践行因材施教。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培育的中文人,既满怀家国情怀,又眼纳大千世界;既胸有古典气概,又脚踏现实之壤。我们引领文潮,点燃生发,用青春、智慧和汗水,绘出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独一无二的画卷。
文珠五年,朝气蓬勃
自2015年建系以来,中文系(珠海)师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老中青三代结合,梯队合理,正朝着结构合理、学科平衡、重点突出的方向迈进。现有讲座教授2人,教授2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6人(2人为博士生导师),助理教授4人,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等30余名教职工。其中屠友祥教授为领军人才,朱崇科教授是我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文珠最美的风景是人,老师们和同学们与文珠一起成长,一起建设文珠,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用脚印丈量文珠的成长岁月,用纸笔描绘文珠的成长图景,用激情铸就文珠的辉煌。
文珠五年,硕果累累
五年来中文系(珠海)已举办四次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中文学科分论坛,二十二讲名家讲坛,三十讲前沿讲坛,三十七讲青年学术沙龙,十讲向学学子讲坛,九次有关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域外汉文献语言学等方面工作坊,举办或主办“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华文文学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双一流”建设高峰论坛等活动,不仅为中国语言文学学者提供了一个探索与交流合作的平台,也向国内外学者展示了中文系(珠海)的努力与成长,更为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持续做出贡献。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时光荏苒,年轻的中文系(珠海)走过了令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难忘的五年,五年来,她以现代学术精神为根基,东学西学交融贯通,充满活力又稳健扎实。正如系主任朱崇科教授在第三届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上讲到的,中文系(珠海)的落脚点在于十二个字——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国内一流,她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相得益彰;她要博雅、完整,既国际又本土化、跨学科;她可以学术、也可以创作;她将成为一个“立主流、现代化、个性化”的中文系。未来的中文系(珠海)——海内外人才与文珠学子共论学术,济济一堂;立足自我,面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博学审问、慎思不惘,与更多伟大的灵魂积极对话。
继往开来,赓续辉煌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扎根于经济特区,面海而生,向心出发,为同学们提供优异的文化氛围,文珠学子在一批优秀教师的引导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求索致用明理之学,实现中西融合交流,找寻“诗与远方的海”。五年前我们拿到理想的钥匙,在这里播种第一批智慧的种子,悉心浇灌,共同成长,收获高深学问,中文系(珠海)和中山大学一样走过了自己辉煌灿烂的一页。

沐海之韵,接天之风
如今,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术之风盛行的热土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珠学子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秉承中大校训和老一辈学者薪火相传的优良学术传统,立中山之志,扬学术之风,养诗心灵性,成文人雅士,树领袖气质,承家国情怀。未来,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中文系(珠海)正朝着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卓越人文学系的方向大步迈进,辛勤治学的老师和一心向学的文珠学子们将是中文系(珠海)刻写下一页华章的推动者和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