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珠海)马克思学习小组五月学习活动(三)

Body

       中文系(珠海)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本周组织全体团员观看 “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集体学习后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组织生活会,讨论并撰写心得。

       以下是学习材料与学习心得展示。

 

一、学习材料

       本期新中国史思政大课由天津师范大学王雪超、上海师范大学张志丹、复旦大学肖存良三位老师主讲,分别从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三个方面讲授了新中国的光辉历史。


1.王雪超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雪超老师的讲解主要分为“民族独立新形象:由丧权辱国到屹立东方”、“国家统一新局面:由四分五裂到团结统一”、“人民解放新面貌:由受人压迫到成为主人”三个部分,分别从民族、国家到人民,层次清晰地向我们介绍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近代以来,中国海关被列强控制了近九十年,上海解放后中国才终于收复了海关。新中国的建立还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全国形成了上下贯通、集中高效、具有高度组织动员能力的国家行政体系,改变了过去漫无组织的状态。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从前受人压迫欺凌的局面。最后,王老师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总结,概括了党对新中国成立作出的重要领导作用以及巨大贡献。

无

2.张志丹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志丹老师主要从新中国经济发展“奇”在何处、新中国经济发展“密码”为何两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飞速发展的表现以及原因。他在首先讲解道,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发展快、经济体系全、基础设施优、协调发展新、国际贡献大等五个方面;其原因则有两方用力: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相辅相成、两头突破: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两手并用:两中国手段相得益彰、两面开花: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等。

无

3.肖存良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肖存良老师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制度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制度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

无

 

二、优秀学习心得

1.姚茜童

       第二节思政大课中,我们在王雪超、张志丹、肖存良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学习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以及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现就三个方面,简要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提起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第一个在脑海中蹦出来的词语便是“站起来”。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从丧权辱国到屹立东方;神州祖国站起来了,从四分五裂到团结统一;人民群众站起来了,从受人压迫到当家作主。说起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最大的感受便是“富起来”。从“落后挨打”到科技进步成果举世瞩目,新中国生产发展之快令人振奋。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家经济体系、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体系、协调发展新局面、不断提升的国际经济地位,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奋斗下,政府宏观调控与有效市场调节相得益彰,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脱贫攻坚成果累累!谈到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强起来”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从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到第一次全国普选,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背后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总而言之,此次思政大课给了我们正确认识党情、国情的机会,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担当意识。

2.程茜雯

       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带领人民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丧权辱国到屹立东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向世界展示了初生的新中国的实力,提升了中国在当时国际局势上的影响力。同时,正是有一批无畏英雄撑起了整个中国梦的进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他们用血肉身躯或客死他乡,或建功立业,正如革命年代的红色潮流般汹涌,几十年来,这些红色精神已然熔铸在我们的脊梁中。作为大学生,我们仍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自己应有的力量。

3.黎海斌

       我观看了党史思政课之后,被党筚路蓝缕的艰辛奋斗历程深深感动,从最初的艰难创立,到后来国民党的阻挠,都没有打倒坚定的共产党人。能在如此多的政党中脱颖而出,中国共产党显然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应该以史为鉴,汲取成功经验,反思历史中的不足和教训,这也是学习党史的必要性。回顾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依旧艰辛,为此我们还应该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卓越的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才能打好未来道路的基石。

4.关樱雯

       在这堂思政大课中,我通过赵朝峰教授的讲授,对中国共产党选择、运用并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地了解,理解到先进知识分子能够在多种思潮、复杂社会境况中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而且深深地为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使我们可以挺直腰板变富变强而骄傲自豪;跟随陆勇教授的讲述,我感受到了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由改革开放时期到新时代,全中国人民的中国梦始终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民族复兴让所有中国人民为之奋斗;在何畏教授的叙述下,我顺着历史时间轴深入了解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铁人精神、特区精神等刻在中国历史的重要精神,真正感受到了毛主席所说的“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所蕴含的重要含义——有了中国精神才能凝聚力量共同为革命事业、经济发展、突发事件等无私奉献!

5.邱琳轩

       一个个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尽一份绵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躯与疫情赛跑。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一个个鲜红而又坚定的手印,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我们也应尽绵薄之力,戴口罩,不信谣,不传谣,勤洗手,讲卫生,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我的力量!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正如教授所言:中国人民经历太多太多的磨难,正所谓多难兴邦,每当遇到困难,都会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此次疫情,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各部门进取协调,医护人员奋战前方。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更要把使命和担当扛在肩上,配合各方面的工作,贡献自我的力量。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回来,这场阴霾必须会很快消散,因为在我们身后,有千千万万团结的国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6.胡紫艳

       今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他在翻译过程中把墨水当做红糖水来喝,我的第一反应并不觉得好笑,而是鼻子泛酸。现在的我们倘若发生了这种事情恐怕会感到羞耻,可是那个年代的先驱为了理想,却抛弃了许多。先驱们如陈望道先生等人怀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向着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从建国初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我国常年稳定在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位置,这是无数前辈辛苦付出而谱写的灿烂华章。这期间形成了数不胜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都是无数人实实在在的汗水甚至鲜血浇筑出来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在今天的这堂课上跟着三位教授共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与苦难交杂的历史,在日后的生活中也应当继续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7.龚悦

       在本期的思政大课中,我们跟随几位教授的讲述,回顾了百年党史的峥嵘岁月,听完这节课,我感慨良多。

       在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为了启蒙大众、复兴民族,无数仁人志士都投入了救亡图存的伟大事业之中。在成千上万种思潮、成千上万个政党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事实最终证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南湖红船上的红日初升,到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到万里长征路上的千锤百炼,到延安山沟里的红星闪耀,再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鸭绿江畔的雄壮军歌,深圳河旁的浩荡春潮,我们走过了百年征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在今天终于来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未来也必将劈风斩浪,继续前行,创造更大的成绩。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自觉践行和弘扬百年党史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将自己的所学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为了共产主义的共同事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