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黄嘉琦:初心不改,上下求索

Body

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季,中文系(珠海)2022届毕业生怀揣梦想,满载抱负,扬帆起航,奔向广阔天地。“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一批优秀学子不负韶华,砥砺奋进,勤奋求学,修身立德,将文珠岁月化为回忆中熠熠闪光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走近文珠优秀毕业生们,领略优秀风采,汲取榜样之力,追寻奋进之光。

优秀毕业生——黄嘉琦

Image removed.

个人简介:黄嘉琦,女,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2018级本科生,大学四年平均绩点为4.1,排名全年级第一,推免至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新媒体工作社责任编辑、中文系(珠海)新闻中心副主任、中文系(珠海)2018级班长。曾获中山大学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和称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借由毕业季回忆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时,期间的收获和遗憾、成长与局限似乎又变得更明朗了一些。在我看来,我们在本科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和高中时期已有明显区隔,考试制度的制约和束缚在一定程度减弱的同时,我们得以接触到更加广阔而专业的知识领域,进入了新的知识积累阶段。

回顾自己的学习经验,我以为,本科四年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新的学习兴趣的养成并初步形成对有关学术规范的认知。在大一到大四的课堂上,我们接触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文艺学、文字学等不同领域,不断汲取和探索新的专业内容的同时,我们也许会逐渐找到自己感兴趣且未来将持续关注的方向。新的学习兴趣的养成往往指向了人生中一条新的道路。与此同时,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又为我们纵深探索个人所感兴趣的题目提供了契机。尽管论文写作的过程不免痛苦和煎熬,但如果每一次能质朴扎实地完成选题、阅读文献、写作、修改的过程,及时反思不足并总结经验,四年的训练应当能帮助我们初步建立对“学术”及其规范的认知。

我还记得入学之初,李雪莲老师在给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我们给出一些建议时,提到了“自我教育”在这一人生新的阶段中的重要性。四年以后,当我再次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自我教育无疑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我的所谓“成长”。自主的阅读、独立的思考、孤独的写作都是我们塑造新的自我的过程。同时,在回顾时,我也能清晰地看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局限。在过去四年的学习中,阅读的不足使得我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够扎实和牢固,学术文章以外的写作训练存在不足。

“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

关于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工作,我想说明的一点是,它们首先不应该是我们为了填充个人的履历、经过谨慎权衡后做出的选择,而应当是个人兴趣自然而然的延伸。在大学四年中,我参与的学生社团或组织主要有两个———校新媒体工作社和系新闻中心,工作内容无非围绕“新闻”和“摄影”这两个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再做延伸。它们和我自身的专业和兴趣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往往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底气和信心,也让我能更好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而无论是校内的社团活动、学生工作,还是校外的实习经历、志愿服务,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担任官微责任编辑时一次次的修改稿件、拟定标题、调整排版,任系新闻中心副主任期间许多次协调工作、组织培训、调整流程等等,我经历过很多崩溃的瞬间和自我怀疑的时刻,但历练后的成长和进步同样也会在后来的某些事件中朦朦胧胧地呈现。而社团活动和实践工作的内容和方向又往往和我们未来职业道路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关联。我们可以在不断尝试和选择中发现自己未来可能的职业方向。

“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点,是我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一部分。我以为,无论是在当下或者未来的生活里,我们都应当发现、坚信和葆有自己的独特性。过去近四年里,我在我们的同学中间看到了许多独特的个体,他们拥有着令我欣羡的能力或者特质,或能吟诗作词,或善于组织、富有领袖气质,或言辞犀利、能看到现象下的本质,或擅长艺术,审美能力突出。除此以外,这种独特还包括尤其敏感或者乐观的个性、善良而纯真的品质、敢于对某个问题发出微小的不一样的声音等等相对不那么张扬和耀眼的部分。

然而,这可能是一个很容易就会随波逐流的时代。包括我在内,当我们在为自己规划升学目标、进行职业选择,又或者仅仅是对一个事物做出审美判断时,我们时常不自觉地会受到许多所谓“正确”的声音的影响,希望尽可能地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以便让自己的人生经历少一些坎坷、走得更顺利一些。这样做好坏参半,我们可能会因此留在相对安全的区域,不至于承受太大的风险,但与此同时,我们在不断妥协后可能和众人殊途同归,个性的棱角逐渐被磨平,最终选择了与自己本心相去甚远的道路。无论我们将会度过怎样的人生,我希望我们都能保留自己对某个问题或事件本然的理解和判断,保持自己对某个领域,如文学、音乐、艺术本真的热爱,葆有自己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