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梁立平:精勤求学,敦笃励志
Body
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季,中文系(珠海)2022届毕业生怀揣梦想,满载抱负,扬帆起航,奔向广阔天地。“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一批优秀学子不负韶华,砥砺奋进,勤奋求学,修身立德,将文珠岁月化为回忆中熠熠闪光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走近文珠优秀毕业生们,领略优秀风采,汲取榜样之力,追寻奋进之光。
优秀毕业生——梁立平
梁立平,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7级博士生。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为期半年的访学活动。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再现/再造“中国性”——以鲁迅、李永平的小说为中心》。
#坚持,永远向上
作为中文系(珠海)第一个毕业的博士生,我很荣幸,也很感恩。我是跟中文系(珠海)一起成长起来的。中文系(珠海)教会我的第一件事情是:坚持,永远向上。我并不是一个对科研有天赋的学生,更别说,我的学术之“气”曾经中断过几年。在中大,在大师们和大神们的光辉之下,我是如此的普通、平凡。五年的时间里,我就只跟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死磕:“中国性”、鲁迅、李永平。在走到毕业的这一天,我终于相信一个道理:如果你能不忘初心,长时间坚持努力去做一件事情,你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平凡,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而你遭遇的那些困难和挫折,恰恰是最好的养料。
#慎独,追求卓越
中文系(珠海)教会我的第二件事情是:慎独,追求卓越。科研,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沉得下心,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从海滨红楼15号到海琴6号,从工作日到节假日,从黎明到深夜,办公室那些一直开着的门、亮着的灯和老师们埋进书海苦心钻研的身影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学术研究是一项多么崇高而又艰苦的事业。这种慎独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时下流行的所谓“内卷”或“躺平”话语所无法理解、无法涵容的。就像朱崇科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把非常态做成常态,你就是成功的。”在追求科研的道路上,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收获成为常态的成功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增进跨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自信
中文系(珠海)教会我的又一件事情是:增进跨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自信。我的论文涉及跨文化、跨区域研究。得益于中大丰富的对外交流项目,得益于中文系(珠海)对研究生的跨文化、跨学科和国际化、现代化、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我有机会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为期半年的访学活动,真实感受华人的生活和情感并非“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乡愁”二字可以简单概括,切实体会祖国与母国、国语与母语、故乡与家乡对于华人不同的意义,真正理解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坚持“文化先行”的重要性。在解除误会、消除偏见、打破隔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下,我们每个中文人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应该充满文化自信、学科自信。
# 独立思考,重新认识和学习鲁迅
中文系(珠海)还教会我一件重要的事情:独立思考,重新认识和学习鲁迅。对于从基础教育阶段走过来又进入中文系学习的我们而言,鲁迅就是那个你虐我千百遍、我却不能待你如初恋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但是,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我开始慢慢理解鲁迅对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重要性。我们要正确学习鲁迅、传播鲁迅,对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社会事件形成独立的思考、清醒的认识。我们既要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不要遇到困难就趴下,当一辈子的奴隶;我们也要学习鲁迅的批判精神,摆脱冷气,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毕业寄语
在中文系(珠海)的五年,是我持续改变自己、丰盈自身、完善自我的五年。感谢亲爱的文珠,在这里,我遇见良师、益友,还遇见了最好的自己。带着文珠赋予我的一切,我将踏上新的征程。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希望我们都能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既不辜负文珠,也不辜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