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珠海)开展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

Body

Image removed.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网络安全工作“四个坚持”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委学生工作部安排,在9月11日至9月13日期间,中文系(珠海)组织全体同学开展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响应学校和学系的号召,踊跃参与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答题,在线观看网络素养能力大课堂视频,自行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收获颇丰。在校园日活动之后,同学们积极发表了自己参加活动的心得和感悟,下面是各年级同学的优秀心得摘录:

22级本科生

文锦虹:

网络安全为人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为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了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网络安全靠人民,则需要人民群众发挥在网络安全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真正做到维护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赵若冰:

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不仅是为了提升自己和身边人的网络安全意识水平,更是为国家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为公民,我们既应该遵守网络法律,爱国爱党传播积极信息,也要保护自己和他人信息不受侵犯。我觉得当前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容易成为受害者,由于认知不够成熟,易受不良信息影响或诈骗,也会建立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家长和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积极引导,让网络发挥正确的作用。

21级本科生

陈永竣:

从个人的层面而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需要学会甄别优劣好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做到这则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如了解各种网络安全攻击手段,学习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等等,谨慎点击网络地址与链接,如当今手机浏览器中网址进入绝大多数拥有网页安全与否的提醒标志,如此我们方能良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安全。

黄锶韵:

国家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互联网,没有人是“局外人”和“旁观者”,为了维护网络的安全稳定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风气,我们应该警惕境外网络的攻击、敌对势力的煽风点火。有时社交媒体上无意间发的一张照片,就可能泄露了国家秘密;未经深思的一段话,就可能成为了别人断章取义、诋毁炒作的素材,在关乎意识形态安全方面,人人有责,也需人人尽责,要提高安全意识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

20级本科生

吴卓微:

在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答题过程中,我发现,尽管网络诈骗套路层出不穷,我们只要做到陌生链接不乱点、视频电话不要接、小便宜不要贪,交易退款都只走正规平台,凡是涉及填信息和转退款都要仔细确认,就能规避绝大部分的诈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多看新闻,关注国家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及时了解最新诈骗套路,不断提升自身提防诈骗的警惕意识。

姚茜童:

作为一名中文系学子,我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为增强信息辨别能力、提升个人网络素养提供帮助,譬如借助句式语法的漏洞揭穿虚假信息的伪装。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抵制诱惑。要做谣言粉碎机,不做谣言传播者,要做文明用网人,不做虚伪键盘侠。

赵晨希:

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含着安全隐患。在学习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课程后,我了解到了许多隐藏的诈骗手段,如刷单兼职、免费送礼品、金钱返利等。生活中,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避免“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心理,同时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扫码、不随意注册、填写身份信息,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1级研究生

李蓉:

我们应该意识到,网络本身作为一把双刃剑,对于我们有好的一面,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风险。如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的黑客攻击和入侵等。因此,我们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切实保护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树立起信息安全的概念,不随便泄露自己的身份、住址、电话等。

匡晓倩:

在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中,我学习了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文件,我们作为高校学生,要在使用网络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个人信息,筛查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中国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也要时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