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讲坛第60讲 | 王玉玊副研究员主讲“设定及其反讽——当代流行文艺基于数码人工环境的叙事形态”

Body
12月4日日晚,中文系(珠海)于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举办前沿讲坛第60讲,讲座主题为“设定及其反讽——当代流行文艺基于数码人工环境的叙事形态”。本次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的王玉玊副研究员主讲,中文系(珠海)吉云飞助理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王玉玊副研究员对数码人工环境和“人设”这一流行文化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王玉玊副研究员以电视剧《世界奇妙物语2023秋季特别篇——提前设置好走马灯的背景音乐曲序》作为引入,通过对故事近未来的科幻设定以及相关情节的梳理与介绍,提出了问题:人设的灵魂是什么?
一、人设的机械心灵
王玉玊副研究员提到,人设并不是对于几个静态特征的照本宣科,而是具有自我运转程序与一套行为逻辑的。有了这套自主运营的行为逻辑,人设便能对一系列事件与情境做出反应。人设的“机械心灵”赋予了它一定程度上的自律化的特征。与此同时,人设作为一种“元叙事”,并不是叙事本身,而是一种生产叙事的机器。
二、受众的欲望投注
王玉玊副研究员指出,在东浩纪的定义下,构成人设的萌要素就是宅男的一种欲望的表征,但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来探讨这种欲望的来源。在王玉玊副研究员看来,这可以表述为“人设是私人欲望的公共形式”。随后,王玉玊副研究员就游戏《沙耶之歌》所呈现的具有较强私人特征的欲望,进一步阐明了私人欲望何以具备公共性。王玉玊副研究员表示,萌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tag,而是萌要素下的欲望之流中具备一定共性与稳固性的欲望向上涌现的结果。也就是说,萌要素来自于人的欲望并作用于人的欲望,并且具备着公共性。
接下来,王玉玊副研究员带大家一起探讨了世界设定及其与人设的对称性,也对设定叙事终极的审美追求展开了阐述:一是不断寻找最典型的情景以实现设定包蕴的最丰富的叙事可能性,二是中对设定的使用中寻找其所包含的欲望中最纯粹、最完美的呈现形式。
在探讨设定的演进及其反讽时,王玉玊副研究员以网络小说《异世界常见人口不可告人秘密相关调查报告》(后文简称为《异世》)为案例,介绍了这部作品的主要世界设定与人设,并重点分析了这部作品对于“穿越”这一设定的演进与最后走向的反讽结局。王玉玊副研究员表示,《异世》的作者郑小陌说所做的,就是沿着“穿越”设定自身的逻辑,回应这种对“穿越”的渴望,让“穿越”承载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以趋于极限。在可能性的重量超出穿越者的承受能力时,“穿越”便走向它的反面,可能性摧毁了确定性,恩赐变为灾难,项静静成为虚无的囚徒,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现世节律中拼凑出自我的临时性存在。王玉玊副研究员在最后指出,该作品的设定诞生之处就包含了反讽。
此后,王玉玊副研究员援引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对于“反讽”这一概念展开阐述,并且通过《四月一日灵异事件薄》、“亚撒西”的走向、《天官赐福》中谢怜的美强惨人设与《叛逆的鲁鲁修》等生动的例子对此进行补充。为什么设定总在走向反讽?王玉玊副研究员指出,即使不谈确定性的不彻底与真理的相对性,设定先天便是反现实的,它作为欲望形式便决定了它是拒绝真理化的。当代现实智者仍存,我们仍面临着“一切皆真而无物是真”的困境。
讲座的最后,吉云飞助理教授对王玉玊副研究员带来的这场精彩饱满而动人的讲座表达赞叹与感谢,并对于“如何理解反讽”这一问题进行了补充。参与讲座的同学们也积极地与王玉玊副研究员展开问题的交流与互动。本次前沿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