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活动|“悦享咖啡”精品活动顺利开展
Body
为促进教职工之间的互动交流,丰富校园文化氛围,3月26日午间,中山大学校工会与中文系(珠海)分工会于海琴6号A618教职工之家举办“悦享咖啡”精品工会活动,邀请CQI认证Q-Grader、SCA认证中级咖啡烘焙师谢礼康,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教职工们共享咖啡文化及意式咖啡制作技艺,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珠海校区各院系二十余名教职工参与。
活动伊始,中文系(珠海)党委书记郑哲对参加活动的教职工们表示欢迎,希望不同院系的教职工们可以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友谊交流、在愉悦的氛围下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接着,谢老师从20世纪以来咖啡在全球的四次发展浪潮切入,介绍了意式咖啡的流行原由,以及咖啡豆的种植、处理等基础知识。第一次浪潮出现在美国,但美国的咖啡速食化和快餐化趋向引起了欧洲的不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荷兰的阿尔弗雷特·皮特(Alfred Peet)在美国创立了第一家Peet’s Coffee,使用半自动的意式咖啡机,将咖啡重新引向“精品化”的道路。半自动咖啡机的可控性强,有助于制作高品质的咖啡;而全自动咖啡机稳定性强,适合新手入门。因此,选购咖啡机时可按照自身需求进行选择;自21世纪起,人们掀起了咖啡的第三波发展浪潮,开始对咖啡追根溯源,探索和认知咖啡豆各个原产地的风味差异;而近十年,第四波浪潮表现为咖啡处理方法的多元化,咖啡发酵的味道逐渐掩盖了原产地的地域特色。但处理过的咖啡依然会带有一定的酸度,其随着烘焙程度的加深而减弱。
其实,咖啡的本质是农作物,我们所饮用的咖啡由咖啡树果实中的种子部分制作而成。咖啡的风味也和一般农作物一样,会受品种、地域、季节、处理法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差异;在后期,烘焙师与咖啡师亦再次影响了咖啡的风味,前者通过升温节奏、烘焙程度等方式影响咖啡风味,后者则利用不同器具、水温、研磨度、萃取节奏等手法改变咖啡品味。
具体到意式咖啡中,人们常见的经典款式基本由“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衍生出来。谢老师根据世界咖啡组织的定义,向在座教职工们介绍了“Espresso”的内涵,并指出美式咖啡(Americano)由“Espresso”加水稀释制成;相比之下,拿铁咖啡(Coffee Latte)与卡布奇诺(Cappuccino)都会在“Espresso”的基础上添加牛奶和奶泡,但后者的奶泡较前者更厚。他详细说明了不同咖啡饮品的杯量,“Espresso”、牛奶及奶泡的混合比例,以帮助老师们在咖啡店选择符合自身口味偏好的咖啡。
讲解活动暂告一段落,谢老师邀请感兴趣的老师体验拿铁咖啡从研磨、填压、萃取、牛奶发泡到拉花的全过程,并在体验环节继续就咖啡豆产区及咖啡机等问题进行详尽的答疑。参与活动的老师们纷纷跃跃欲试,在谢老师的指导下操作着半自动意式咖啡机,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拿铁咖啡。醇厚的咖啡香味弥漫在热闹的教职工之家中,本次活动亦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下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