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服务社会|在文心课堂,一起畅游诗中画,品味画中诗
Body
“画”里有话——以古画观诗文
文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推进文化自立自信自强,弘扬世纪中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中文系(珠海)开设“文心课堂”,通过社区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文心课堂”基于中文系特色,不仅挖掘经典文学名著的时代价值,亦将文学教育融入到生活当中,注重文学趣味,在提高中小学生群体审美与人文素养的同时,引导其关注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作为“第二课堂”实践项目,该系列活动为文珠学子成长成才搭建了综合实践平台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效,切实提升文珠学子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
诗画之旅
2024年4月14日午后,三十余名鸡山社区的小同学坐在鸡山村史馆的课堂,等待开讲。由辅导员王颜玉老师指导,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的查干巴依尔、戴浩铭、万欣宜、周欣宇、罗锦薇同学准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心课堂”,引导小朋友们以诗画结合的方式学习古诗与古画,通过《清明上河图》和相关宋词观察北宋的繁华都城与衰落迹象,通过《千里江山图》和两首宋诗感受山水之美。
01
《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都城与衰落迹象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细部,志愿者们设计了“找一找”活动,引导同学们从《清明上河图》中找出《〈东京梦华录〉序》中出现的雕车、宝马、茶坊酒肆等物象。查干巴依尔浅近易懂地解释了“宝马”与“雕车”的意思,之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很快找出了答案。
找一找
志愿者们还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和同学们一起扮演《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人、船夫、行人,仿佛身临千年前的东京市井。
读一读
志愿者查干巴依尔带同学们读了柳永《望海潮》和欧阳修《采桑子》,意在让同学们更好地领略北宋城市的繁华。
之后,查干巴依尔指出了《清明上河图》中衰败之景,并以宋徽宗的《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佐证当时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查干巴依尔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概括了北宋衰落的原因以及北宋的结局,透过宋词与宋画看时代背景与朝代盛衰。
02
《千里江山图》中的华美山水
志愿者戴浩铭从北宋衰亡的原因之一——宋徽宗过分沉迷于绘画——引入《千里江山图》及其作者的简介。之后,他鼓励同学们说出对《千里江山图》的感受。
画一画
“同学们,现实中有这样蓝的山吗?”戴浩铭由这个问题引出了对“形似”与“神似”两个概念的介绍。在之后的“画一画”环节中,戴浩铭鼓励大家不必追求画的逼真,大胆地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山水。
说一说
《千里江山图》的创作离不开对山水的细致观察,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捕捉山水之美。戴浩铭以《题西林壁》和《江上》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苏轼和王安石观察山水的方式。
诗画结合的魅力
最后,戴浩铭总结了诗、画与生活的关系,文心课堂第三讲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以诗画结合来增强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诗词的可感性和传播力,帮助同学们在日后能够运用到诗词结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