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系列讲座|潘家荣教授主讲“类型学视域下的语言研究”
Body
2024年5月24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与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共同举办“跨学科研究系列讲座”议题一讲座。本次讲座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召开,主题为“类型学视域下的语言研究”。
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由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潘家荣教授主讲,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杨蓓教授主持,并邀请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闫凯副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朱林博士后作为与谈嘉宾。本次讲座活动的联络人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贾智副教授。
讲座伊始,潘家荣教授从语言类型学与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的差异出发,指出语言类型学的方法论性质及其在挖掘人类语言的共性与个性上的重要意义。此外,潘教授还从语言的形态分类,语言类型学简史、研究基础和田野调查实例等角度分析了语言类型学的大致面貌。
相比于传统的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具有明显不同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阐释,潘家荣教授结合音段音位、超音段音位、颜色词、亲属词,以及南岛语言的语序、格标记等例子来说明类型学的研究思路。以上研究可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显性和隐形特征。
最后,潘家荣教授根据自身研究经验,总结出目前类型学研究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如语言调查不够深入、描写不够细致、二手语料质量不一和研究的专业术语或范畴不一等。对此,他通过对学习语言和研究语言的思考提出了切实建议,鼓励有志于语言类型学领域研究的同学克服困难,开拓新路。
互动环节中,主持人和与谈嘉宾们对潘家荣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赞赏和感谢,并分别发表见解,与潘教授展开讨论。闫凯老师就学科内在逻辑、类型学发展阶段、跨学科发展空间等问题分享想法;朱林老师就普通话与南岛语言语气词异同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刘锐老师从基本材料标准不一、研究范式转化等研究困境提出思考。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