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 代云芳助理教授《西方经典细读》教学观摩课回顾

¥

Body

2025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代云芳助理教授主讲的《西方经典细读》教学观摩课在珠海校区顺利开展。

本次课程聚焦莎士比亚悲剧的巅峰之作《李尔王》(King Lear),代老师从剧本的故事来源、历史背景与版本流变讲起,带领同学们理清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和双线并行的情节脉络。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恰到好处的师生互动,代老师将这部探讨人性、权力与命运的宏大悲剧层层解析,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莎士比亚悲剧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回响。

Image removed.

一、《李尔王》创作背景

课程伊始,代老师播放了英国国家剧院《李尔王》的预告片导入课程,透过影片中李尔王饰演者台词背后的情感变化,同学们迅速进入该剧阴暗悲怆的氛围之中。接下来,代老师从历史故事、文学作品和莎士比亚时代的法律案件等层面追溯《李尔王》的故事来源,引入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政权更迭的争议,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莎士比亚创作《李尔王》的现实意义。

Image removed.

此后,代老师梳理了《李尔王》的版本流变,主要比较1608年的四开本(Quarto)与1623年的对开本(Folio)之间的显著差异。她指出,从四开本到对开本的变化,展现出莎士比亚对《李尔王》中战争性质的全新思考。此外,代老师特别提醒同学们关注剧本最后一幕最后一句台词的归属,不同版本的处理关系到国家权力的归属。

2.《李尔王》

明晰创作背景后,代老师为同学们梳理了《李尔王》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特点。首先介绍核心人物李尔(Lear),他既是“国王”又是“父亲”,这双重身份相辅相成,勾勒出李尔逐步解构又重构自我的成长历程。他与三个女儿构成父女关系的主轴:长女戈纳瑞(Goneril)与次女里甘(Regan)以谄媚之辞骗取国土,随后却暴露出彻底的“背叛”与“残暴”;而真诚直言的小女儿科迪莉亚(Cordelia)却遭放逐,她成为“真”与爱的象征。与之平行的,是格洛斯特伯爵(Earl of Gloucester)一家的副线:他的婚生子埃德加(Edgar)善良却轻信,被迫逃亡后沦为“乞儿”,最终完成复仇;而其私生子埃德蒙(Edmund),则是一个人物弧光丰满的反面角色,重视行动而非语言是其行动准则。

厘清人物关系后,代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文本,读懂情节。她逐幕逐场解读文本:第一幕始于李尔向三个女儿发出“爱的测试”。长女与次女的浮夸逢迎获得奖赏,而科迪莉亚的真诚却激怒李尔,导致她被剥夺继承权并远嫁法国。第一幕第二场则集中于埃德蒙伪造信件分裂父兄关系的阴谋。第二幕延续双线并行的结构,一边是李尔辗转于两个女儿之间遭到反复拒绝,在暴风雨之夜陷入疯狂;一边是埃德蒙诡计得逞的副线情节继续延续。

3.尾声

本次课程,代老师以生动讲述层层剖析《李尔王》中的复杂人性和残酷命运,同学们也得以窥见《李尔王》被誉为“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的魅力所在。无论是人物介绍还是情节概述,代老师均于其中巧妙穿插翻译环节(Your translation?)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提升大家的参与感,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代老师也善用绘画作品、演出影片、台词独白等增强体验,烘托氛围,加深同学们对剧中人物行动和情感的理解。在代老师的讲授和引导下,同学们见证了李尔走向清醒的成长,看清了埃德蒙的阴谋。

那么后续情节如何发展?科迪莉亚的“真”究竟是高冷高傲还是坚定不屈?这是代老师为同学们留下的悬念与思考,期待后续课程的精彩讲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Image removed.

一直以来,中文系(珠海)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着力打造多维、活跃、智慧、高效的优质课堂。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我系将进一步深化课堂体制改革,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核心,通过观摩课形式不断推进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风采搭建互学共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