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共奋进”系列征文|深沉的爱,只为中国
Body
编者按:
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营造庄严热烈、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文系(珠海)党委积极响应“同心筑梦庆国庆,奋进强国新征程”主题教育系列活动。24位文珠学子以笔为媒,以青年视角深入探寻中华大地的时代新貌,深刻体悟家国同频的深厚情怀,在书写时代故事、传递爱国心声的真挚表达中坚守初心。24份征文既是对祖国华诞的深情祝福,更是对“国之大者,青年何为”的时代回答。
让我们跟随文珠学子的笔触,感悟新时代发展的磅礴伟力,在讲述家国变迁、礼赞盛世华章的生动创作中传递赤诚之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品展示:《深沉的爱,只为中国》 冯浩瑜
作者简介:冯浩瑜,男,共青团员。性格外向开朗,善于沟通表达,目前担任中山大学辩论协会副社长,曾任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辩论队队长,曾获中山大学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奖项。对待学习与学生工作始终热忱不减、积极向前。
一九三八年,艾青写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份深沉的爱在课本里、在学校里不断生长、蔓延。在小学课本上第一次读到这句诗的我或许还未发现这份爱的重量,但之后每当我读到爱国诗篇,这句诗就会在脑海中不断地闪现,让我热血澎湃。不是因为艾青的这句诗有多巧夺天工,而是因为它告诉我,我的心脏为何跳动;因为它提醒着我——“为何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为何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这土地曾饱受欺凌与苦难,仍不屈而不败。侵略者践踏她的肌肤,分割她的膏腴,犯下种种难以细数的罪名,但她的子民仍然不屈,以最单薄的行装和最赤诚的信仰与外敌对抗。中国人拼上了多少性命,才为她换来“中国”的姓名。这土地,庇护着人民,也在人民的怀抱中伤痕累累地苏醒;她身穿红色的嫁衣,在破晓的红日中斗志昂扬地重生。这抹红,是五星红旗,是照亮这土地的灼灼星光,是温暖这土地的红色的火,是燃烧在每位少先队员胸前的领巾,是中国人血管中奔流的热血。郭沫若所歌颂的“遍地红”,是中国人民从屈辱历史中挺膺前行的脚印,是一点一滴英烈之血汇成的河流。对这土地的爱有多深沉,这首颂歌就有多热烈。在建国七十六周年,我们早已挣脱侵略者的铁索,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但这首颂歌不应减弱一丝一毫,因为这土地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贡献了太多、太多。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为何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这土地曾落后而贫寒,仍昂扬地发展。在落后的起跑线上狂奔,第一座大桥、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正因无畏技术的落后,拼尽全力地发展,这土地才能冲破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叫日月换了新天。也许她犯过一些冒进的错误,但也正因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与不懈努力,才发展到了今天。若没有工人与祖国共奋进,又何来一五计划的实现,何来三线建设的完成,何来当今工业大国的成就?正因“走在时间前”的赛跑姿态,中国的奋进巨轮才能行稳致远。也许脱离了苦难的历史语境,我们对祖国的爱与感激无法如前人一般厚重,但我们应当铭记此刻“中国”的富强与“中国人”的幸福是前人栽树的凉荫。在建国七十六周年,我们享受着先辈创造的成果,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昂扬自信,但这种享受更应转化为接续前行的动力,这种自信更应转化为强国实践的担当。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这是瞿秋白建设新社会的先锋精神,更是新时代下我辈应有的担当姿态。我们高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们感动于“我化作翱翔的雄鹰 也要守卫着祖国的山河”,主旋律回响于我们成长的环境里。我们或许未见历史的硝烟,但怀揣着民族复兴的热望,对祖国的爱更应深沉而热烈。边防军人呐喊的“请放心吧,祖国!”;陈祥榕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天安门广场前回响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些激荡人心的口号是我们爱国的证明,更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使命。当科研人员鏖战在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前线,当基层干部奉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阵地,我们应该铭记“国之所需,吾志所向”,将所学用于报效祖国,争做长空之鹰,飞向新的蓝海。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值建国七十六周年,一切正如艾青在一九三七年所写的,“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我们便是诗中的“战斗者”,应当明白并且铭记爱国之情、奋斗之志,应当理解并且践行“深沉的爱,只为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