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午餐会|研究生培养与平台搭建讨论

Body
正午阳光晴好,气候宜人。值此良午,中文系(珠海)研究生培养与平台搭建师生午餐会在滨海红楼15号举行,师生代表们约50人齐聚一堂,共进午餐,共商学是,就研究生的学习心得体悟与经验方法交流分享。午餐会由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朱崇科教授主持,刘志荣教授、陈彪副书记、李雪莲博士、何映涵博士、丁涵博士、邓菀莛博士、马峰博士等参加了本次会议,辅导员冒荷芬老师列席,全体研究生以及2016、2017级本科生代表与会。
会上,我系的研究生们热情洋溢,积极发言,向在座的16级、17级本科生分享了自己在考研前的方向选择、确定个人未来发展方向的做法,以及在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等,为还在摸索、尚未确立明确发展方向的本科生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也让在座的师生们真切地了解到在决定深造前后大家的一些人生体悟和心路历程。

我系2017级博士生梁立平在分享自己的深造经历时就谈到,“在深造的中途去工作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再逐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人生目标,在走走看看的过程中解决自己心里的一些困惑和茫然。但是另一方面,再次地进入学习状态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调整。立平师姐表示,“选择继续读书对我来说是重要和必要的。”2017级博士生李燕英分享了自己的考研经历,强调学生应该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并始终保有最珍贵的思想和精神,应该及早地做好自己的定位,即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喜欢什么、想要什么。2016级博士生、来自于马来西亚的洪翠婷师姐则指出博士学习和人生历练中人格修养终身性的重要性。2017级硕士生江聪师兄、张灵馨师姐、侯明珠师姐、苏芳师姐、李思莹师姐也向在座的师生分享了自己学习中的一些体悟和经验方法,包括葆有中文系人应有的平淡冲和的自由的灵魂,对学习怀有一种非功利性目的,重视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多多实践。他们也感慨了中文系(珠海)的跨学科优势,并希望本科生们都能够学会用自己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珍惜中文系(珠海)这个美好的学习、学术平台。
研究生们的分享精彩纷呈,而接下来教师们的分享更加让人受益匪浅。刘志荣教授在分享中就提到,中文这个将来会更加重要的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的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延展自己的眼光和视野。接下来何映涵博士的台大体验、李雪莲博士的清华感悟、马峰博士的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的“在地感”、丁涵博士的“试错”追求都令人收获颇多,而邓菀莛老师则强调要“做灵性学问,过灵性人生”,寻求学术给人带来的深藏于灵魂中的大快乐。
朱崇科教授的点评和总结穿插其中,他针对师生们精彩的发言,向大家做了三点精要的概括:第一,对做学问要有心志,有兴趣,有激情;第二,要善待自己的才华,努力把飘逸的灵感变成常态的创新性思考;第三,做学问需要韧性和毅力,必须坚持锻炼强身健体。

从师生们气氛非常融洽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年轻的珠海中文系的生机与活力,也感受到了师生们对于学术本身的热爱与自觉,老师们的宝贵经验、师兄师姐们的真切感悟以及本科生们的追求卓越心志如何在这里荟萃。这个午间的两小时美好时光似乎转瞬即逝,但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们畅所欲言分享与交流的种种成果,却值得我们不断地回味、思考与体悟。据悉,有关交流会或论坛还会持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