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珠海)第三届“诗与远方的海”暑期文学夏令营圆满落幕

Body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7月15日,由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主办的第三届“诗与远方的海”暑期文学夏令营圆满落幕。此次文学夏令营不仅为营员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学盛宴,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分享的平台。
为加深营员们对文学的理解与感悟,本次夏令营活动包括三场学术专题讲座、文学交流会和诗歌朗诵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系组织营员们参观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共乐园和斗门古镇等地,让营员们身临其境,感悟美丽珠海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风貌。

(营员参观校区)
首先,我系系主任朱崇科教授、系主任助理贾智副教授、杨蓥莹副教授分别以《再现父亲与<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情感结构》《爱情交织和情感修补——杜拉斯家庭神话的构建》《樱花与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为题开讲,三场专题讲座持续6小时,为营员们展现了文本细读的精深功力和学术前沿的开阔视野。而对于营员们提出的关于文本、人物关系、解构文学思路和方法等问题,老师们也积极回应,并希望营员们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学习。

(朱崇科教授主讲)

(贾智副教授主讲)

(杨蓥莹副教授主讲)
学术专题报告结束后,蓝青博士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交流会。围绕文学的内涵与价值等问题,营员们跃跃欲试,积极交流自己的阅读经历,分享自己眼中文学的模样。师生共度了一个满载灵魂的文学之夜。

(蓝青博士主持文学交流会)
7月14日晚,李雪莲博士主持诗歌朗诵会。会上,20位营员们选取了深有体会的诗歌,分别上台进行朗诵,李老师则结合自身的读诗体会,采取夹诵夹评的方式,以与谢野晶子的“萤火虫流动”一诗为例,指出无论是写诗还是读诗,都要将丰富的想象和真实的细节结合起来,细致体会诗歌言于外的意内之情。营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这次机会,对于如何阅读、朗诵和创造诗歌也有了新体会和新思路。

(李雪莲博士主持诗歌朗诵会)
结营仪式于7月15日上午举行,我系本科生黄焕钧营员主持,系主任助理贾智副教授出席了仪式。贾老师作了题为《我的学术之路》的总结发言,并为各位营员颁发结业证书。贾老师告诫营员们要不忘初衷,不断反省,不畏挑战,享受学术研究的孤独,同时也要积极开展交流。
随后,丰嘉祺、陈思奇、亓佳彤、王紫阁、罗卓妍及我系施佳莹六位营员作为营员代表发言,用诗意的语言传达了他们在文学夏令营中受到的关于美与诗意的启迪,以及对于风情灵动的珠海和独具风格的文珠的热爱与感激,也就“文学何为”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并立志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梦为马,继续奋进,表达了他们对于诗与远方的美好向往。
至此,本次夏令营圆满落幕,文珠明年花更好,盼得能与君再同,诚挚欢迎各位优秀学子报考中文系(珠海),共同见证文珠的成长壮大。

(贾智副教授为营员们颁发结营证书)